而在夜间那就是灾难,至天明时,夺路而逃的盟军主力兵团前后拉开了断断续续约20余公里长的队伍。
前锋已经抵达亚森松市郊,落在后面的巴西黑奴兵刚刚离开索罗亚斯丘陵区不远,至多也就10来公里的样子。
而这一夜的推挤踩踏导致1300多人死伤,还有三四千名黑奴兵完全搞懵了方向,跑到了帝国兵团的阵地上。
原本只剩下万人的盟军部队经过这么折腾,也只有4万出头了。
而他们遭遇到在亚森松严阵以待阻击的机动兵团,身后安蒂斯总督府派出的2万余骑兵饿狼一般的扑了上来,于是盟军兵团很快被击溃,残兵游勇跑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亚森松大捷一战覆灭盟国主力兵团,取得了令人震撼的大胜。諗
包括卡西亚之公爵在内的高级指挥官们或死或擒,基本上没有几个逃脱的漏网之鱼。
在战后
巴拉圭首都亚森松举办了隆重的公祭活动,现场绞死了盟军在亚森松占领期间犯有滔天血罪的777名官兵,以告慰巴拉圭逝去的无辜亡灵,告慰三年多血战中那些英勇献身的人们……
好吧,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李察只是简单的一掠而过,并没有太过在意。
之所以允许巴拉圭这么做,一方面是安蒂斯总督府需要收拢人心,对巴拉圭盟友释放出足够善意,并给予一定的尊重,才会配合举办公祭活动。
即便是做奴才,那也是要脸的。
另一方面也是要除掉俘虏队伍中的顽固分子,以便全面掌控仆从部队。諗
杀鸡儆猴这一招,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的方法。
此战过后
南美洲战争正式进入第3个阶段,深入巴拉圭境内的盟军部队全军覆没,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只能在默默舔舐伤口的同时,利用动员起来的数30多万军队重新组织大军。
初步扭转战争形势的安第斯总督府也没有乘胜追击,军队可不是不眠不休的战争机器,能够连续几个月的殊死作战,那完全不可能。
以雇佣兵为主的十一万大军解散过半,大部分要返回农庄和牧场去参加农忙,冬小麦收割的季节已经快到了,还要种植高粱,春小麦,油菜和其他作物,可不能耽误农时了。
拿到实物奖赏的雇佣兵们高高兴兴的返回家乡了,剩下的约5万志愿民兵师部队重新进行缺额编组,并且甄别清理俘虏炮灰部队。
将其中的约万人编入苦役营,负责从南到北修筑铁路路基,沿途的桥梁涵洞以及亚森松城市重建等工作,有无数的工作要做。諗
剩下的约万人编成义勇军第3师和义勇军第4师,炮灰部队总计达到万人,再加上总数约5万人的志愿民兵师部队和驻扎在大河城堡乌迈塔要塞的万名官兵,合计依然能够编成11万大军。
这么多兵力中,几乎接近一半都是炮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