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巴拿马铁路就是不给你车皮,难道英国人能够扛着这些鸟粪步行穿过78公里长的地峡,抵达另外一侧的港口城市科勒港吗?
想想也不可能,这也太离谱了。
在大唐帝国强势插手进来以后,原本要求与英国人对半分硝石矿产公司的股权,但英国人死活不同意,反复商讨后最终达成协议;
英国人拿出24%的股权,在硝石公司的占股从78%降到54%。
其他南美洲三国各自拿出1%,共计出让3%的股权,在硝石公司的占股从22%降到19%,大唐帝国以27%的占股,位列第二大股东。
最早发现矿藏的普鲁士人则被挤了出去,半点资源也没有得到。
法国人看着眼红心热,却被英唐两国联手挡在了门外,同样也没能够获得硝石公司任何一点股权,至于其他的世界列强就更没戏了,这就是地头蛇的厉害。
但是对大唐帝国庞大的农田存量而已,依然是杯水车薪,能够获得肥料供应的农田只占据整体数量的11%,这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
好在大唐帝国拥有的北美中部大平原肥沃的黑土地非常给力,渐渐成为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地区,被欧洲人称之为“世界的粮仓”,有力地弥补了英国,普鲁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斯曼帝国等欧亚国家的粮食缺口,是世界最大的粮食供应商。
大唐帝国对欧出口的港口主要有五大湖地区的密尔沃基,芝加哥,底特律,东海岸的纽约,费城,里士满,南部濒临墨西哥湾的休斯顿,新奥尔良和中美洲各港口,出口量动辄数百万吨之巨。
涵盖粮棉油等主要粮食品种,尤其精制小麦粉,大豆油,粮食基酒,冷储牛肉,猪肉,干果等一系列品种出口量相当大,在欧洲市场赢得很高的美誉度,增长前景看好。
这个年代由于极度缺乏化肥,欧洲农业产区产量普遍不高,无法满足欧洲急剧增长的大量人口市场需求,粮食产品进口是硬核需求。
欧洲从本世纪初的亿人口,增长到19世纪60年代末亿,人口总量增长增长了一倍,粮食总产量只增长了4成多,供需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欧洲列强解决的办法是殖民,英国可以从埃及,近东地区和乌克兰进口粮食,法国可以从利比亚,摩纳哥进口粮食,而那些没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就惨了。
例如德意志地区各邦国,意大利,法国偏僻地区和奥地利帝国的边疆省份,还有大英帝国漠不关心的爱尔兰岛,这些欧洲地区常年缺粮,饥饿是底层民众无法抹去的噩梦般记忆,饿死人只是寻常的事情。
而正是因为贫穷和饥饿的驱动,上述地区成为欧洲向北美移民的主要来源,每年依然有近百万移民规模,其中相当一部分白人移民流入了大唐帝国,尤其以德裔移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