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狂野北美1846> 第676章生丝商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6章生丝商战(3 / 4)

交通银行在世界37个国家设有支行和银行业务机构,银行汇兑业务遍及五大洲,黄金储备总共462吨,是大唐帝国位列第四的世界性金融财团之一。

每年经手的国际汇兑业务高达数亿唐元之巨,换算成白银也有数亿之巨,简直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商业巨擎,实力深厚到让人高山仰止。

消息一出

蔓延全国的挤兑风潮立马停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储户将白银和其他珠宝细软纷纷的存入阜康钱庄,一场从天而降严重的金融风险就此化解。

就仿佛轻轻挥一挥手,乌云便消散了。

背靠着金融巨头的阜康钱庄,再也不是原本那个号称华夏首富红顶商人经营的钱庄,而是有着深厚背景实力庞大到惊人的大靠山。

不管是哪里的储户,说到底就是“信心”二字。

有了信心,自然就不会挤兑了,反而要将大量的钱财存入阜康钱庄。

胡雪岩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一劫,随即便展开了凌厉的反击。

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导致从1883年到1884年华夏市场的生丝价格腰斩,生生的跌去了一大半。

胡雪岩的挥舞着钞票疯狂的入手新丝,而他这种抢货行为导致了洋商的极大恐慌,迅即参与到抢货的风潮中来。

新丝价格从原本的每担115两白银迅速飙涨,短短三天就涨到每担180两白银,随即展开了报复性的强烈反弹。

200两白银一担,220两白银一担,260两白银一担,300两白银一担,350两白银一担……

市场上抢购生丝的热情渐趋疯狂,仅仅十几天的时间,价格便很快越过了胡雪岩当初250两白银一担的成本,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一路疯涨到440两白银一担高价。

而胡雪岩也不失时机的在300两白银一担的价格上就开始放货,随着价格继续上涨,逐渐加大了放货的力度。

前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胡雪岩囤积的万担生丝基本出了大半,回笼3300万两白银,手上还余剩着万担生丝,回落后的市场价格依然接近800万辆。

1885年5月9日,胡雪岩主理下的阜康钱庄宣布引入大唐帝国交通银行,占股55%,为第一大股东,胡氏家族退而居其次,占股26%为第二大股东,另外还有数百名大小股东位列其中。

这一消息愈发助长了阜康钱庄的声势,使其成为华夏第1个引入外资的本土钱庄,披上了一层洋商外衣。

据消息人士透露;

当初出手的很大概率就是大唐帝国交通银行,据说完成中外生丝商战之后,胡雪岩亲自将1300万两白银的盈利存入姓朱的大海商户头上,并且将万担生丝全部装船海运,未索一厘银两。

经此危机重重的生丝商战,让胡雪岩明白阜康钱庄必须要找一个大靠山,否则迟早玩完,亿万家财全都是一场空。

这个大靠山要能够让朝廷实权派李鸿章深深忌惮,否则在官商勾结之下,阜康钱庄永无出头之日,未来一片黑暗。

遥想当初的危险,依然让人心惊胆战……

在阜康钱庄面临疯狂挤兑风雨飘摇之际,盛宣怀给上海道台邵友濂打了个招呼,使得邵友濂故意拖欠了胡雪岩的饷银长达20日。

这一招极其狠毒

彼时阜康钱庄在全国各地的钱庄分号纷纷告急,胡雪岩把无奈之下准备割肉求生,20万两的饷银可是一笔救命钱,迟一天都会要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