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府对下属殖民地各地区和城市实行包税制,有当地土著首领,华人侨领担任包税人。巴达维亚的华裔包税人称之为“甲必丹”,这是女王殖民政府授予的正式职务。
“甲必丹”在巴达维亚老城设有公堂,有监所,有一群围绕着“甲必丹”大人的税丁,打手和私人武装。
19世纪末
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总人口约1350余万,处于殖民统治最顶层的荷兰白人,荷印人或其他各国白人移民,只占据总人口的%,堪堪百万余人。
这其中
在爪哇岛的每100名白人中,即超过一半是荷印人,欧洲白人中有一多半选择了本地或混血配偶,这种跨国。婚姻所生的混血白人,就叫荷印人。
在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荷印人的比例常年居高不下,其次是来自于欧洲的底层白人移民,其来源国非常复杂,有荷、德、法、意、比、奥、丹等等,是当地白人族群的第二大来源。
真正来自荷兰王国的第一代白人移民,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中,总数也就是10万出头的样子,大概每年新增移民三到四千人。
近十几年来
荷兰王国已经加大了对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移民力度,在此之前,每年的白人移民甚至不足千人,19世纪初最低的年份只有73人。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地区的殖民历史长达300余年,真正对东方移民掀起热潮是源自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
人口稀缺始终是荷兰王国的致命弱点,但作为强悍好斗,勇于冒险的海洋民族,在大唐帝国的威胁下就束手就擒,那绝不是荷兰人的性格。
在总督府高层密谈,面对唐国即将大举入侵的危急情况下,不出意外的制定了“因地制宜,顽强抵抗”的原则。
除了抵抗或投降,他们没有第3条路可以走。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常年发动殖民战争,对这片西太平洋岛屿情况非常熟悉,他们很有信心能够将战争持续拖下去,直到大唐帝国精疲力竭的那一天。
在此之前
荷兰皇家军队征服亚齐的战争,自1873年3月爆发至今,已整整持续了25年,是历时最长的一场血腥征服之战。
1873年3月,荷兰派遣战舰入侵亚齐,挑起亚齐战争。
翌年1月,大举发动进攻的荷军凭借先进的火器优势,连续击败亚齐王国军队,占领了其首都大亚齐和王宫,亚齐素-丹马赫迈德·沙被迫撤往山区,不久在恶劣环境下病故。
1874年初,荷兰宣布正式兼并亚齐。
然而,这只是一场更漫长征服战争的序幕,顽强的当地土著并不臣服于荷兰殖民者,而是发起了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
亚齐的地方封建领主拥立新的素-丹,领导亚齐人民继续开展抗荷斗争,退守丛林的土著反抗军频频反击,整个亚齐地区到处烽火燎原。
80年代后,亚齐著名的教派领袖杜固·乌玛和杜固·蒂罗等,先后以保卫教派,赶出入侵的异教徒为号召,发动大规模的“圣-战”,采取游击战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荷兰殖民军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