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狂野北美1846> 第788章拓殖热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8章拓殖热潮(2 / 4)

如此反复,繁重的劳动几乎没完没了。

只要当地一天不停止烧荒拓殖,这种刨树根的艰苦活计就不会停止,可能会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苦役犯清理过的“黑地”就可以交付了,去向有两种;

一种是给退役官兵分配,这些黑地大多是靠近城市,交通比较便捷,河流纵横方便灌溉的肥沃之地。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军方对自己的退役士兵还是非常照顾。

分配给退役士兵的功勋田,如果想拿到开垦好的熟地良田,那么一英亩就是1英亩,这没有任何疑问。

若是选择“黑地”,在东加里曼丹省有优惠政策,可以按1:的比例授予土地权证。

比如某位士兵有40英亩的功勋田,选择“黑地”则可以拿到88英亩,若投入积蓄再购入一些,可以用军方优惠价再买50英亩。

超过的部分,就得按市场价购买田地了。

这样政策的出台,让大部分的退役士兵们都愿意选择“黑地”,毕竟面积要大的多,开垦出来以后,可以享受“十税一”的终身优惠政策。

终身优惠政策的概念就是,退役官兵在去世之前,这些功勋田都可以享受“十税一”优惠税收。

等到去世后,这些功勋田将会由其子女继承,性质同时转变为“十税三”的普通民田。

“功勋田”不可以转让,出售,只能以遗产继承的方式获得。

“民田”可以经由政府部门登记转让,出售,但是要收取交易额10%的田产转让税。

这项税收6成上交帝国中央政府财政,4成归属所在地政府财政收入,备案后方才合理合法。

在皇家直属领地范围内,则是6成上交皇家内务府,4成留在地方用于财政开支和建设方面。

如今在帝国本土,最早一代的退役官兵们已经凋零的十之七八,土地绝大部分转为民田,依然享受税收优惠的功勋田极少极少。

“黑地”的第2个去向就是流向市场,通过公开挂牌售卖的方式,绝大部分落入华裔移民手中。

这些大部分来自天堂省的华裔移民,多以宗族姓氏和亲朋好友的方式,组成一二十人到三五十人不等的团队拿地。

购买动辄数千英亩,大宗数万英亩的也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每一次殖民开拓战争都是获得大量优质土地的良机。

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下一次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殖民政府挂牌的“黑地”全都是在环岛公路的两侧,比如三马林达地区的环岛公路是南北朝向。

那么挂牌“南丙字地块,1270英亩”地块,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这个地块在三马林达城市以南公里处,是“丙字”地块,总面积1270英亩,这是地块的基本信息。

想要了解详情,必须现场去勘测。

这样的地块,适合10多人的拓荒团队去投拍,也适合在附近投拍多个地块的大团队,积少成多。比如说刘家农场三分场之类的作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