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对奥匈帝国的仇恨,源于两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联盟的挑起战争,奥匈帝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该国却直接触动了巴尔干同盟的根本利益。
dú • lì过后的塞尔维亚一直想要谋求发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力,而陷入混乱的波斯尼亚就是最好的目标。
不过,这引起了奥匈帝国的警惕。
一旦塞尔维亚人拿到了波斯尼亚,在巴尔干地区将会出现一个人口和面积更大的强国,这显然不符合奥匈帝国的利益。
因此,奥匈帝国直接出面阻止,干预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势力划分,直接迫使奥斯曼和其他巴尔干半岛接受波斯尼亚被自己托管的决定。
塞尔维亚人的梦想就此破灭,眼睁睁的看着胜利果实被奥匈帝国拿走,心里岂能不恨的牙痒痒?
不仅于此
趁着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混乱,奥匈帝国不再托管,而是直接将波斯尼亚占为己有。
这让塞尔维亚人怒火中烧,认为奥匈帝国抢占了“属于自己的领土”。
但是碍于奥匈帝国的强大,塞尔维亚咬牙忍下了这口气,没有贸然发起战争,而是决定南下发展。
南下发展的目标,就是阿尔及利亚。
就这样,塞尔维亚联合其他3国形成了巴尔干同盟,发动了第2次巴尔干战争。
阿尔巴尼亚是奥斯曼帝国仅剩的欧洲领土,塞尔维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占领阿尔巴尼亚,获得该国的出海口,加快自己的发展,弥补自己内陆国家的缺憾。
不过这样的行动,再次让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注意,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的强大会威胁到自己。
因此,奥匈帝国直接出面干预了战后的“胜利者瓜分活动”,让塞尔维亚获得阿尔巴尼亚的心思告吹。
奥匈帝国一次,两次干预地区形势,令其与塞尔维亚形成了深深的裂痕。
奥匈帝国煽风点火在巴尔干同盟闹掰之后,挑拨四国之间的关系。
在奥匈帝国的推动下,保加利亚和其他3个曾经的盟友大打出手,盟友变成了仇敌。
而这次战争后
塞尔维亚虽然赢得胜利,但是奥匈帝国也收获了保加利亚这个“盟友”,更是将保加利亚打造成了“复仇国家”,与塞尔维亚不死不休。
这样的地区形势,利用塞尔维亚的国际处境更加恶劣。
屡屡被欺负,塞尔维亚人将这一切都算在了奥匈帝国这个罪魁祸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