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场为先,武场为后。
每场考试,都是以三十人为一组,人满即开考,当场批卷,当场出成绩。参加文场选拔的学子,只有通过之后,才会进行武场选拔。
李清和葛虎的到来,正好是第二十七位和第二十八位,稍微等了片刻之后,小厮又领进了两名学子,这一组的三十人便开始考试了。
一间宽敞的房间,三十张整齐的桌子,三十份早已经准备好的笔墨,静静的等待着他们。
众人按照顺序坐好,十五名教习到来,便开始考试了。
十五名教习,三十个学子,这要是还能交头接耳的抄袭,也算是学子的本事了。
不一会儿,教习发卷了。
拿到试卷之后,李清打眼一看,不错,都会。
试卷上,共有四道题。
第一道题,默写题。给了你儒家经典明著—《礼记》中的一小段的第一句,让你默写出这一小段。
这对满腹经纶的李清来说,手到擒来。是而,先在心中默背一遍,然后便开始书写了。
片刻之后,一字不差,完美结束。
第二道题,注释题。给你一段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让你注释它的意思。
这对才高八斗的李清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母亲都给注释讲过。
先在心中想一想母亲给总结的要点,然后便开始提笔。
片刻之后,再次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