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于此疑问,解释道:“青州书院,真的很缺钱!特别缺的那种。”
为何?
青州书院,每年大概会收六十名学子。每名学子只能学习三年,然后就毕业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青州书院里大概会有一百八十名学子。
这一百八十名学子,共分成了十二个班,每届甲乙两班,各十五人。每班由两名主责教习和数十名辅助教习共同管理。
同时,书院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杂工。做饭的,修房子的、打扫卫生的......
这些教习和杂工的俸禄,都需要书院出。与此同时,每届优秀学子的奖励,增加藏书的费用......也都需要书院出。
一件事情还好说,但一个书院有这么多的事情,朝廷的那点拨款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是而,书院只能选择开源、节流。想法子,多挣钱!
有不解的学子问道:“既然没钱,要那么多的杂工,教习干什么啊?光留下有用的教习不就行了。”
对此,青州城本地的学子白了白眼,继续说道:“我们和教习,都是有文化在身的读书人。有些事情,怎么能亲自动手干呢?”
听到这里,李清算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