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缘灭,此天道之息也。
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重明更是勘破此中奥妙,他也不隐瞒,缓缓睁开眼,双目不看任何一人只是目视前方静静说起来。
“历来修行之道,不过感念天地万物,以肉体凡胎而融于万物,又别于其他,心静神清,不染颜色,但求一个一字。然,血肉之躯,终有长短,唯有前辈累世之智方解了一个吐纳之法,又加之后人钻研,解开周身之气与周天之气互通奥妙法门,才可延年百岁而不衰,再加之调堪龙虎,金液垂成,自此,三餐渐弱,六欲消平,才能至上层妙境。”
众人听他一说,具是修行之法们,乃人人皆知之事,自然面上没有什么波澜。想必,尚有下文。此时,就听重明又说起来
“诸位,可还记得十多年前那庙头村的劫数?”
“师兄的意思,难道是魔教的事?”
何明听到庙头村这三个字,也不管对方先前要讲什么,第一个想起了的就是他那座下天资卓然的弟子,自从十多年前入门以来,以其高觉的悟性,甚至一度连自己都觉的不如,但又暗自庆幸,照此下去,不消百年,这天剑宗只怕也是以他为首,虽说方外之人不该有这七情六欲,可肉体凡胎,终是免不了藕断丝连。
而一旁的三苍听后,面色微微一变,只是语气一沉继续接着说起来
“若说那次往事,只怕无人比我受害更深”
听几人说这些,一旁的重心自然想到了自己那已经在身前十二年的顽徒朱若为,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到现在已经快至自己身高般的少年,心中感到欣慰,可想起他那愚钝的资质,又是好一阵头疼,可思绪一开,诸事皆来,自己本就也是资质愚钝之人,又如何责怪其他,当时自己提出收他为徒,也是一人静不下心来,全做打发时间的消遣罢了,倒是这些年,那小子着实让自己在山上的烦闷少了无数,一想到这些,重心居然不免嘴角挑动几下,可又碍于面子,不敢出声,只是扭过脸去,暗自心幸。
而他的这种行为,都被一旁的何明尽数查看,那本就藏在心中的事,自然要借机抖落出来。
“重明师兄,当年庙头村一劫,多亏长青谷道友路过,才让我门幸得两徒,我那徒儿缘随云如今已是一把好手,天资之高,连老夫都自叹不如,将来,正道之大任,免不了落在他的身上,只是,那同来的另一孩童…”
说到这里何明转而看向一旁扭头的重心道长,其余之人除了依旧闭目不言的柳木也纷纷去看。
重明知晓对方本意,天剑山上,本就该是一个绝了世俗的地方,若是尽数凡夫俗子,那还修什么道,求什么真。于是他转而去问一旁的重心。
这两人,本是亲兄弟,一母同胞,只是重明为长,资质非凡,后机缘之下成了这一门之主,后可怜自己那资质愚钝的血亲,便将他一并带来,也算是自己最后的一丝牵挂。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过如此,只是在坐尚且为得道,故而六欲未尽绝也。
“重心!”
听到对方语重心长呼唤,重心转头“恩”
“你那徒儿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