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寒门荣耀(科举)> 123、三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3、三场(2 / 4)

考生要是没有经过一番苦读,不能做到对四书五经融会贯通,肚子里没有些墨水,这些题目断然是不可能答出来。

如果放在乡试的时候,文靖安一下面对三道这种难题,未必能全部都答得出来,可经过这段时间林宁宴的特训,他和陈崇章已经熟悉了会试的试题难度,也基本知道了考官的出题意图和模式,厘清题意对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问题在于他们本身的“厚度”。

要知道,他们这是第一次参加会试,陈崇章十九岁,文靖安今年满打满算才十七岁,他从八岁在杏陌村李夫子那儿蒙学开始,科举路才走了九年,十载寒窗都还差了载,可他们身边有些考生却是考了很多次,人家的科举造诣少则十数年,多则数十年,有的考生拿出来当他们的祖宗都嫌年轻。

抛开天赋和勤奋不谈,年纪上的差距就是实力上的差距,钻研几十年四书五经和才接触九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林宁宴在模拟试之后也跟他们两个说过实话,他们的弱点不在破题而在答题,意思是他们能破解考官的出题意图,但具体落笔写出来的文章却仍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这一点“商量的余地”就是文章厚度不够。

关键是这个厚度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补救不回来的,就像文靖安前世写作文,想要提高分数至少得做花一两个学期甚至是一两个学年来积累,这点他和陈崇章仓促间无法追及,于是和林宁宴商量了办法,进考场之后不要急着答题,而是尽量罗列文章需要的材料,用引经据典弥补自己的不足。

当然了,这个办法说到底还是很笼统,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的能力。

有了前面县试、府试、院试和乡试的经历,文靖安便也不着急,从今天初九日六时开始到明天初十日下午六时,有两个白天一个夜晚的答题时间,他可以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文章尽量写厚。

如此,他本来可以用一个白天答完的三道四书文和一首试帖诗,硬是将答题时间延长,在草稿纸上涂了又改,改了又加,确定自己把自己那点积累抽干了才正式把答案誊写到答卷纸上。

到了初十日的下午三时他才将全部答案写完,交卷又花了些时间,排队出了贡院大门已经到了五时,再过半个时辰,考生无论写完答卷与否都得被迫交卷,考官强行清场了。

出考场时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从仪门出去,发现林宁宴、文妙安和陈崇章都已经在等他了,陈崇章比他还提前交卷倒是意外,便问了句:

“你怎么这么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