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饿了,”他平复呼吸,揉着肚子跟季启林卖惨,“一天没吃饭,能不能先进去吃点儿?”
为这场会面,季启林狠下血本,挑的地方是海城颇有格调的私人酒店,包间淡雅美观,如同微缩版苏州园林。
他们这一行,宴请招待也有门道可言,合作的年轻艺术家,约在西餐厅、酒馆居多,年长一些的,才会选这种阖家欢乐的大圆桌。
思及此,夏炎更松口气,打量起一桌精致菜样。
连西瓜都经过巧手雕琢,瓜瓤红得娇艳欲滴,端正地码在青釉瓷盘里,单是看着热气就消去大半。
他在偏位坐下,提起一牙西瓜,一口咬下去时,包厢门上的风铃同时响起,清脆而急切。
门一推开,走廊里嘈杂的声音一涌而入,或尖或钝,或急或缓,此间夹杂着一道喑哑男声,仿若与其他声音不同音轨,尤其好辨认。
动物通常拥有超常的第六感,能够预兆灾难前的低频磁场。
这一刻,夏炎觉得自己也拥有了这种能力。他挺直腰板,桌子下翘起的腿也收回原位,又低头咬下第二口瓜。
秋末的硕果汁水仍然丰沛,顺着他的指尖向下滚落。
门关上,清晰的脚步声已绕过屏风,再一抬头,季启林与一位年轻男性并排走过来。
那人比季启林高出一头,穿着一身哑黑西装,没系扣子,内里的白衬衫像是绸质,松垮地坠在身上,隐约可见隆起的胸肌。
姓陆,艺术家,国外回来。
夏炎捏住西瓜的手指一颤,果然是他啊。
来人越走越近,却始终偏着头与季启林寒暄,夏炎的目光便堂而皇之地落在他脸上。
看上许久,不禁想起曾参与的一场名为“重逢”的展览,当时觉得那些经年再遇的桥段,未免太戏剧性,原来生活远比艺术作品来得更加戏剧。
手里的西瓜仍在滴水,夏炎俯颈想再去咬第三口,被季启林出声喝住:“小,小夏啊,过来跟陆老师打个招呼。”
他没绷住笑了一下,分明听出来季启林想骂他小崽子。夏炎把西瓜放下,握住餐巾匆匆一蹭,三两步走过去。
面对面站定后,那张曾经以手丈量过的,堪称黄金比例的脸,顿时放大在眼前,没有因岁月的冲刷而变形,反倒线条与五官更锋利了些,勾勒出一种冷厉气质。
同学,旧友,他们好像都算不上。说不清什么关系,也就不好熟稔的招呼。
夏炎挂上淡笑,从容道:“陆老师您好,初次见面,我是这次展览的策划,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