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十四岁入朝,历朝十四载,对朝廷少有功劳,却能位列四品,跟我上官等同。
我上官怎能不委屈?
就因为我上官非进士出身,你们就这般对他?
长此以往,满朝皆进士皆效仿晏殊,又有几人,能像我上官一样,踏踏实实为朝廷做事,为朝廷安民?
民不安,国何在?”
寇季一席话说完。
寇准、刘娥等人,愕然愣在当场。
弹劾上官,悄悄说上官坏话,秘密上奏揭上官短处的,又或者拍上官马匹的,他们见多了。
可是帮上官抱屈,帮上官要官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更重要的是,随着寇季一项项细数完张纶的功劳,他们觉得寇季说的很有道理。
张纶为官数十载,算是一个干臣。
立的功劳也很多。
可偏偏就是出身不对,三次科考不中,补了一个三班奉职。
所以在官场上,总是弱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头。
所以每到升官的时候,别人不是提携门生,就是在提携故旧,要么提携同窗。
唯有张纶,没人提携。
而且他在外为官,去的大多都是贫寒的地方,即便是被派到富庶的地方去,也是去啃别人不愿意啃的硬骨头。
也只有他每次立的大功以后,惊动了朝廷,官家会提携他一下。
就这,朝堂上一些不愿意看到张纶这个野路子出身人升官的,还要出手打压一下。
以前张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没人帮他喊屈。
现在,寇季帮他喊了。
寇季眼瞧着众人愣在原地,不说话,就苦着脸道:“娘娘、诸位大人,这公平吗?”
寇准等人皱眉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