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然打门将,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有脚下传控的能力。不要大脚,一定要记住,坚持住我们的特点,地面配合,自由发挥。”
李桐反复强调自己队伍的比赛特点,他不喜欢孩子们依靠大脚碰运气取得比赛的胜利,浦江一小当然有资格和别人拼身体,但这种踢法无法让孩子们有任何收获。
叮嘱完所有的队员,李桐又总结了一句“好好踢,没问题的。”队员都嗷嗷叫表示没问题,但边上的赵娜知道这句是对她说的。和她完全不一样的布局方式,李桐没强调精神,没强调进几个球,没强调前锋要怎么拼命,只说了地面、想象力、发挥特点。
赵娜不确认这些用语能否对孩子有用,但听着确实让人放心。
第一场对向阳路小学。向阳路小学传统教练传统踢法,强调的就是压迫、精神、跑动。每天5公里的晨跑是这群10岁11岁孩子的基础练法。多少支东华市的强队和向阳路小学对抗时,都是眼睁睁看着一群铁人从下半场逆转比赛。
李桐对这种练法嗤之以鼻。50、60年代的苏联式训练法,怎么现在还有人用?10岁开始跑步,心肺皮瓣练厚了,长大后耐力、体力都会极差。多少个职业队天才都是毁在这种训练手里。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的个人能力。”李桐大手一挥,浦江一小的球员呼啦啦冲上场去。“精神面貌没问题,开心、积极的踢球。”
上半场,果然是浦江一小的天下。浦江一小从第一分钟就压制了向阳路小学。陶然果然作用极大,他的冲击力让盯防他的中后卫始终处于被动。陶然始终压着越位线,一发现有机会就向前冲,拿球范围大完全继承了他作为门将控制球的特点。总之就是发现有点机会的球,他就想过去搞下。
搞的跟随他的中后卫时不时就被扯离防区。周思洋和王梓衡看着眼前的空旷地带,越踢越有精神,两个人花活不断,引得浦江一小的家长嗷嗷叫好。
“老周,你儿子这踢的太好了。你看这牛尾巴过的,单车踩的,在家没少练吧。”
“哪里哪里,我工作忙,他在家都打游戏,从来不练。”老周深谙学霸家长的凡尔赛语录。其实看过他朋友圈的人都知道,周思洋在家各种球感训练哪天也没停过。
“老王,王梓衡这速度越来越快了,这人球分过的,又快又狠。”
“还可以还可以,运气……”中国式家长说话总是这样,反正你不能当真,不过看着他笑得合不拢的嘴,你就能知道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