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魏广自然不知道那个离自己仅仅十几步的“老爷子”,此时为了他能高中状元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而他这个时候却是兴致勃勃地听着其他考生的答卷,内心也不由得评价起来。
除了让他一时无法企及的工整用词之外,至于这些考生所提出来的兴邦方略,在魏广看来简直是狗屁不通,只追求文体工整而忽视了文章所阐述的立意才是核心!
这,也许就是八股文所带来的弊端吧……
另一边,年轻的天启皇帝此时也已经有些不耐烦。
也许是上次殿试是他刚刚登极,没有体会到和天下同龄人汇聚一堂,共同商议家国大事那种新鲜感吧,这次的殿试答题让天启帝有一种大明学子一届不如一届的想法。
要不是碍于天子仪态,朱由校早就想骂爹了。
朕让他们以军事和农业为方向,看看有什么新的兴农强军方案,可他们倒好,说着说着最后直接开始颂扬魏忠贤和杨涟的政绩功德了……
简直是混账透顶!
“行了!”
握了握拳,朱由校沙哑着嗓子道,“魏公公和杨学士的功绩不用你们提醒,朕也知道!”
“还有,你们读卷的在唱卷之前先看看你们手上的答案,如果再是歌功颂德的虚文,就不必再念了!”
“朕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几名读卷官偷偷一看朱由校的脸色十分难看,一个个抖抖索索赶紧翻阅自己手里的考题。
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好家伙,这些考生仿佛早就商量好似的,几乎所有的答卷满目都是对魏忠贤和杨涟的赞美。
他们如此行径,给人一种大明学子只知魏忠贤、杨涟,不知有大明天子这样的取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