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西洋之王> 第四百二十一章 华尔街之狼(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一章 华尔街之狼(二)(3 / 4)

2008年7月,奥泰巴被任命为阿联酋驻丑大使之后,其与刘氏打交道由地上转移到了地下,主要是通过一个名叫沙赫尔?阿瓦塔尼的中间人。

与此同时,刘氏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野心开始膨胀。

他想在伊斯坎达尔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收购两家大马建筑公司。

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收购需要钱吧,钱怎么来?自然是从银行贷款。

而刘氏当时还不怎么出名,为了顺利从银行贷到款,他必须有个大人物为背景。

首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一家空壳建筑公司,名为阿布扎比-科威特大马投资公司。

然后,他免费向奥泰巴和科威特及大马的小绅士们发放股票,给大马银行造成一种这家公司来历非凡的错觉。

最后,自然而然,顺顺利利地贷到数千万美元。

之后,他在塞舌尔注册了两家空壳公司,分别是ADIA投资公司和KIA投资公司。

这两家公司的名字与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十分相似,给人一种两者大有关联的感觉,其实就和常听到的“野鸡大学”差不多的概念,碰瓷呗。

然后,更骚的操作是,刘氏让这两家新注册的空壳公司持有之前注册的那家空壳公司的股份,给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一种错觉,以为背后靠山就是科威特和阿布扎比王室。

在这个piàn • jú初期被设计完成的时候,刘氏也才不过是27岁而已。

当年纪相仿的人还在为金融危机而焦虑的时候,他却悄咪咪地坐拥一大堆不义之财。

而这只是刚开始。

随着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将目光转向亚洲,许多西方金融从业者都希望扩大自己公司的亚洲业务,以获得更多晋升机会。

2006年成为高盛合伙人的蒂姆·莱斯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蒂姆·莱斯纳在大马待了将近十年,与当地许多的政客熟识,自然而然地结识了刘氏。

两个人彼此都互不信任,但最终却因为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并成功促成苏丹与高盛签订了设立基金的合同。

刘氏也因此声名暴涨,这使他膨胀了,激发了他拥有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愿望。

基金的启动是需要巨额资金的,而刘氏虽然小有身家,却仍然难以负担的起,这可怎么办呢?

首先,他将自己在空壳建筑公司的股份赠送给了登嘉楼的苏丹。

然后忽悠苏丹成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并承诺他可以把高盛的关系拉到这个主权基金。

本以为万事大吉的刘氏却万万没想到,就在2009年,当基金开始筹集资金时,苏丹却突然宣布要退出。

这难道是要“中道崩殂”?

自然不会,此时要是凉凉,“华尔街之狼”还玩个锤子,这不,没多久转机就出现了。

2009年4月,***成功当选大马第六任老大,这意味刘氏的投机生意又有了新的盼头。

他在***任期的头几个星期充当***的非官方助手,之后,在***宣布成立新的大马主权财富基金1MDB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