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绪看过的洪荒流小说不少,干脆把好些本的剧情拼拼凑凑,将故事丰满一些。比如有的小说着重写过三千魔神,他就在讲开天之前,把这段拉出来。等开天劫后,再嫁接其他小说的剧情。
在场的人压根没听过这个稀罕故事,还当是哪位书生写的新志怪话本子。这年头志怪小说还是蛮流行的,不过大多带点香艳色彩,纯粹只走剧情的比较少,偏偏这种剧情流才能弄成大长篇吊人胃口。
叶绪说书洪荒也是有小心思的,这故事一环扣一环,大家难免想听全。今天听了,第二天还想听,就会再来光顾。来都来了,不得买两块糖、喝点茶水?
起先有好些人被说书吸引,进来白听也不买东西。可后来瞧见其他人都有茶水喝,还有糖吃,渐渐就坐不住了。
一文钱谁出不起呢?于是纷纷掏出铜钱购买。有阔绰点的,干脆买按两称的,到手八块糖,可以吃好一阵子了,非常适合慢慢消磨时光。
叶绪跟前那张桌子上一般也会放上茶点,有时候还会放机器人去外头摊位买的其他小食。他说一阵休息一阵,吃点东西,别人看着他吃,自然也会犯馋,跟着去买一些来坐下边听边吃。
只可惜来往的农人大多还要回家做农活,不少人听一小会儿就不得不离开了。回去之后偏又心痒难耐,瞧见在家里做针线活补贴家用的女儿,便忍不住动了心思。
因而没多久,又有不少未出嫁的小娘子们带着笸箩过来了,一边绣花一边听书,两不耽误。等天色渐暗,再相约一起回村,回去后把听到的故事说给家里其他人听,叫家里人也一起开心开心。
短短几天内,这就成了附近村子的日常。不止小娘子,好些手头没农活的村妇和闲着享清福的老头老太太也结伴而来,叶绪这边日日爆满,都快坐不下了。
以往这些人不会天天来市集报道,只有需要买东西时才会让家里的当家妇人来。现在天天过来,哪怕大部分都自带干粮和水,也有少部分不爱吃干粮的,偶尔会去周围的摊位打牙祭。
周边卖吃食的摊贩们可高兴坏了,为了感谢叶绪这个大善人,每日都必要过来买一份糖的。大方点的就称一两贵的糖,节俭的就只买一文钱麦芽糖。
这些还是小头,在店里一坐一整天听故事的这些村民实在是上道。虽说他们里大部分不会日日买糖喝店里的茶,可他们自带啊,不仅带水还带干粮,吃干粮也是吃东西,叶绪这边不知不觉就成了「公共食堂」,借此赚了不少积分。
在能量吸收这方面,系统也挺会钻空子的。但凡在店里吃喝过东西的人,他们后续哪怕不吃东西只干坐着,产生的能量系统也照收不误。
村民们大都是一早就来的,来了之后先掏出饼子啃,这是他们的早餐。所以他们一来就吃喝了,完全没有一点能量上的浪费,被系统尽数吸收。之后又会坐到晚上,一整天不挪窝的,简直堪称最佳韭菜。
叶绪自己可受不了从早到晚说书,干脆找一些合适的白话小说,让机器人照着读。
机器人再不懂讲故事,语音朗读小说时想做到声情并茂还是很简单的。他们有时候比叶绪说得还好,因为他们在念到人物对话时,可以变声,不管学老人小孩还是男人女人,都学得挺像。
叶绪后来干脆固定时间上去讲故事了,每天讲一个小时,剩下时间都让几个机器人轮流读小说。而且还得专门有个机器人帮忙复述他之前说过的洪荒故事,因为好多人没听到前头的。
叶家糖果店迅速形成了排班制度,几点到几点说哪本小说,说完就换下一个。每天好几个故事一起连载,都是不同的题材,完全不会串。
乡亲们刚开始对听故事没什么偏好,什么都爱听,时间长了就发现自己更喜欢神话还是宅斗。其他不那么爱听的故事讲述时段,换家里爱听这口的人来,自己回去抓紧时间干活,等到了自己爱听的那段,再跑来听。
叶绪有一种自己这里是电视台的错觉,每天播放各种连载动画片和电视剧。各家各户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每人看电视一小时,时间到了就换下一个人看。
“电视台的话,是不是该安排点新闻联播?”叶绪在群里开玩笑道。
墨北此时在京都,这里贵妇最多,适合做美容药膳的生意。江月璇却在江南最富庶的城池,因为本朝的大饕基本都在江南一带,这里号称天下第一的酒楼极多,她要迎难而上,在那边打出名声来。
这两地都是消息灵通之地,政令下达后,他们两处第一个知道。如果要获取国家大事的相关讯息,找他俩询问准没错。
听了叶绪的调侃,江月璇居然还赞同了,并表示:“以后我每天把国家新闻汇总给你,没有新闻就说些这边的大族趣事。”
说书时顺带给百姓解读一下最新政令,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很多百姓不识字,看不懂朝廷张贴的告示,只能听人以讹传讹,经常误解新政令到底是干嘛的。
地方官员虽然会安排人讲解,可人手有限,也不能让人一直站在那边宣讲。叶绪这里多个新闻时段倒也不错,他能做的不多,只能尽量帮忙。
墨北见状也跟着表示会一起分享信息,他那里其实才真的是一手消息。江南毕竟距离京都遥远,消息传过去要三五天。
“不是。”叶绪都无语了,“江南都要三五天,我这里穷乡僻壤怕是要三五个月,拿到第一手消息也没法说啊。政令还没传达过来,我先一步告诉百姓,然后百姓去衙门一问,县令说我还不知道这件事,你俩是嫌我日子过得太舒坦是吗?”
墨北挠头:“好像是这样?”
“那你就说说世家大族的陈年八卦好了。”江月璇忘了这里没有网络了,“政令的话,可以把以前的拿出来讲一讲,你那边的县令我查过,是个好官,不用担心说实话会得罪他。”
有些好的政令,比如减税赋的,传达下去之后贪官会故意曲解,告诉不识字的百姓,朝廷今年不减税,你们还得按照原来的上交。等拿到全额税赋,自己藏起多的那部分,剩下的交给朝廷。
这种情况下,叶绪告诉百姓县衙在骗人,虽然是在做好事,但难免惹上一身骚。这种事情只能快离开的时候做,现在平稳经营阶段,最好还是遇到不折腾的好官为妙。
叶绪也不介意帮这位好官和朝廷维护一下好名声。新闻环节把政令掰开揉碎了分析一下,告诉大家好在哪里、县令执行得如何一丝不苟,能让周围民心更加稳定,非常有利于他做生意。
商人还是更喜欢社会安稳的环境,乱世里大部分商贩日子都难过,叶绪可不想周围出现什么起义闹事的。
“其实宣扬仁政还有个好处。”江月璇慢悠悠补充,“听众的感激是积极情绪,比听书产生的要积极多了。”
听书总会听到一些跌宕起伏或者憋屈的剧情,这个时候大家只会紧张、担忧、愤怒,系统可不吸收负面情绪。非得等到这一段过去了,后续主角翻身,大家畅快舒爽了,才有积分进账。
正面新闻不一样,从头到尾都是积极情绪。百姓越是感恩,情绪越浓烈,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提供的能量堪称巨额。
一直没说话的寒影沉忽然开口:“你们都有消息提供,我这边好像没有。”
他在书院外头开店,那些书生每次吃饭的时候食不言寝不语,根本不聊八卦。唯有等餐期间,会稍微讨论一下,却也不怎么说人是非,多是研讨经史子集,看得出来非常好学。
寒影沉听得一个头两个大,他是西幻人,根本不懂之乎者也,他连现代白话文都看得吃力好不好。这对一个爱听八卦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不仅听不到八卦,还要被迫接受四书五经的洗礼,太难了。
墨北闻言顿生优越感:“我这里八卦可多了,那些来用餐的权贵女子非常喜欢凑在一起说其他家的消息。不过大部分是内宅阴私,我也不好多听。”
什么东家小姐和西家小姐暗暗较劲都想当太子妃啦,什么某家大人后宅妻妾争锋闹出笑话啦。哪怕是贵女们,也接触不到多少朝政,能聊的话题也只有后宅的事情。不聊这个的话,就剩哪家店钗环好看、哪家店胭脂不行可以说了。
寒影沉叹气。
唉,他好想过去听听八卦啊。内宅阴私就内宅阴私吧,总比听文言文要好。
叶绪这边能讲给百姓听的八卦当然不适合掺杂内宅阴私,这个听着可产生不了积极情绪。倒是江月璇提供过来的世家八卦,非常合适。
她也是促狭,专挑人家倒霉丢脸的事迹说。这类笑话老少咸宜,而且绝对能逗人开心,别说百姓,叶绪也听得乐不可支。
乡亲们刚开始还好奇叶绪从哪儿知道那么多贵人们的事情,后来自己自圆其说了。「叶掌柜是从江南来的」这一点,莫名其妙地就流传开来,并且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大家都深信不疑。
如果他以前不是在江南一带开店的话,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江南世家的笑话?而且他连最新发生的故事也能说出来,肯定和江南那边还有联系。
也不知道叶掌柜怎么就跑到他们这边开店来了,江南那边是不是很难混啊?听说县城里时常有店铺竞争不过别人,最后生意惨淡不得不关门。这么一想,被排挤到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叶掌柜也挺可怜的。
并没有被排挤的叶绪:“……”倒也不必如此给我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