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吧,在等几年……”
“百户,为何你叫这高丽人棒子?”
纪纲挠头。
“我也不知,这是跟太孙殿下学的。”
……
大慈寺自唐代就是四川第一寺,唐玄宗更是亲自赐匾。
唐武宗灭佛,大慈寺因为有唐玄宗御赐匾额,得以幸免,此地人才辈出,还是唐僧玄奘法师的剃度出家处,名僧无数,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得上中日韩三国的汉传佛教祖庭之一。
当年,新罗王子曾经在此出家,日本的遣唐使也来此求得佛法。
此地背靠青藏,汉朝时就多有天竺僧人,自青藏传教过来。
元朝时,此地更是繁华富庶无比,直接成了整个成都城最大的寺庙,比官府衙门还大,周围许多良田都是大慈寺僧田,僧人不仅开粮铺,也做买卖,资助商队,还开高利贷,明为长生息。
此时,太子朱标和蜀王朱椿等,正在吊唁宋廉之墓。
“十一叔,这大慈寺的和尚还真是有钱。”
朱雄英看着大慈寺院墙上,南宋着名张即之所书的《华严经拓字,都着嘴眼神闪烁。
因太子朱标正在和宋廉的家卷谈事,朱椿与朱雄英并未跟在前面,就在大慈寺中闲逛,说来无语,元朝时候整个四川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大的城池,但是寺庙却愈来愈兴隆,因为大元时候,八思巴等藏地喇嘛国师地位尊崇,许多藏地寺庙佛头来到川蜀建寺,像是大慈寺这种地方,元代时候主持都是吐蕃高僧。
成都城池,若说有什么大地主,那就是这些寺庙佛头喇嘛。
朱椿也瞧着那张即之的《华严经拓字点点头,这张即之是南宋书法家,可以说是一个人撑起了南宋的术法传承,金国皇帝都仰慕他术法,拜托寺庙的和尚重金求他抄经书。
而张即之当时也的确抄了不少佛经,如金刚经,华严经,都有抄录。
大慈寺的和尚,没少收集这类名家作品,除了张即之,还有许多大才子的书法名篇传下,就连宋廉的墓地,也是蜀王朱椿,捐了三十两黄金的佛前贴金钱,才在佛塔边上给宋廉买了块儿地,让宋廉灵柩下葬。
“而且这帮和尚也开始烧玻璃来卖。”
朱雄英又补充,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忽然觉得,国安司在西南还是有些活儿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