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怡叹了一口气:“不是的,是各地的流民,有一些已经是家破人亡了,听他们说一是因为庄稼收成不好,税收高,另一个就是朝中最近下令书去捉捕您和易世子,军中的一些士兵嘴上以找叛军为由头,在百姓家里抢掠烧杀,与那山匪无异。”
“短短几日,这天下就变了样,那这地方的官员也不会去上书禀告吗?”虞栀心中不解,身为父母官,却亲眼见着百姓们置身水火之中。
伯怡还是觉得自家小主未涉身官场,还不知道这其中的干系,耐心解释道:“小主有所不知,朝堂之上清廉之人不多,容易受到弹劾,有些清廉的官员不同流合污,便自请离官,告病还乡了。”
“那若是他们的儿女,子孙遭遇了流离奔波,他们又该如何自处?难道还是觉得一字千金,一言不敢发吗?”虞栀语气间有些气愤,更多的是觉得不公平,却很无奈。
“若是有一半能想到,那也不会如此了。”伯怡叹了口气,却也帮不上忙。
这世间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若是一件件都拿来细数,怕是一生也算不完,唯有自己势强,立在最高点,才能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她们二人并未过去,只是路过,两袖清风,也只能远远观望而不能出手相助,这世上需要钱财食物的人太多了,她们帮不过来的。
半个时辰左右她二人在路边的小茶摊子上喝茶水,之间路边依旧是零零落落地流民,这掌柜的也算是有良心,给他们也倒了茶水,流民们围坐一团喝着茶水,还在议论这乱世。
“前些日我们那里有些农户人家,交不上税,地被那兵卒收走了,家里的粮米也被洗劫一空,我这是名好,才苟且逃到这里,就盼到了姑苏那里,不似这般受苦。”一位中年男子说着。
虞栀的目光落到了一个妇人身上,她直直地盯着看。
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空的襁褓,不见孩子,唯有衣衫,她嘴里还念念有词,像是在哄孩子睡觉。
她出言说道:“伯怡,你看那个妇人,她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