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就是基因,只不过是基因的一部分,是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在此之前,人们并没有重视端粒,而是把焦点都放在了染色体上,人体基因工程,主要就是绘制染色体的模型,但渐渐的,人们发现端粒实际上另有作用。
生物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越老,端粒就越短,当端粒消磨到只剩下最后一节的时候,就完全失去了分裂的功能,反之,新生胎儿的细胞端粒,则是格外的长。
因此,端粒也被很多人称为“生命时钟”。
在关注到这个现象之后,人们得知了一个结论:每次细胞分裂,新生细胞都会从端粒中截取部分信息,作为克隆的模板。
人类刚出生的时候,细胞端粒中,有一万个碱基对,而每次分裂,都会减少三十,至两百个碱基对。
如果端粒碱基对耗尽,人体就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崩溃。
科技发展到现在,人们还无法完全掌握端粒的这种形态变化,与人体衰老之间的因果关系。
到底是因为细胞生物钟使之产生出这种变化,还是因为端粒丢失,造成人们的衰老?
经过研究,人们又发现了端粒酶。
端粒酶就是制造端粒的一种生物酶,它存在人体之内,只存在于必须不断分裂的骨骼造血细胞,以及干细胞和生zhi细胞当中,呈现出中等活跃状态。
至于人体其他的细胞组织中,根本找不到端粒酶的存在。
人们就假设,因为端粒酶促进了端粒的生长,从而使得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减缓衰老的到来。
生物学家们欣喜若狂,认为找到了人类永生的秘方。
这种假设,甚至在肿瘤中,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