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明盯着朱桂,几秒之后,愤然离席。
主事人走了,在场的其他人自然任由朱桂拿捏了。
于是他立刻以代王府的名义控制了整个大同境内的官盐系统。
第一个决定就是以后不需要再从山东运盐,而是从代王府向各盐商提供精盐和粗盐。
然后就是昭告府内各处,让所有的盐贩子都到官府登记报名,免除他们以前的罪状。
等会议结束,朱桂马上写了一封奏折,向朱元璋汇报了大同府境内的情况,并再次叙述了他的一些想法。
他并没有期待让朱元璋能同意他的想法,而是通过哭穷的方式把贩售官盐的权利拿到手。
这样就合法化了他的敛财手段。
负气而走的刘景明也给朱棣写了一个折子,添油加醋的叙述了代王在山西的所作所为,痛斥他的无能,希望借由这位燕王的影响力能让这位代王收敛一点。
这两封奏折还没有到达南京,而朱桂的政策已经在大同府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最高兴的自然是普通百姓了,以前他们买不起官盐,只能从盐贩子那里买一些便宜的私盐。
而现在这位代王掌控了盐道后,贩卖的粗盐不仅比盐贩子的盐质量好,价格还低了一半还要多。
这让他们如何不高兴?
其次就是那些盐贩子了,本来他们被徐膺绪的一番清理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现在有了代王的免罪政策,马上就有不少人去官府登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