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大使帮他做过不少脏活累活,具有诸多功劳。
但对于重八来说,杀死的功臣够多了,多一个大使也不多,少一个大使也不少。
若真下了杀心,叫他三更死,阎王都不敢留他到五更!
“那何不转变思路呢?那赵城是跳入河中逃脱的,沿河摸排必不可少。
而且,这种时候下河,身体再好的人也大概率会感染风寒,
我们监视药店医馆,但只是逮捕解毒或者治疗外伤的,范围还是不够,
何不将感染风寒也纳入摸排范围?”
副使继续进言,他当然知道大使不可能一开始就动用权力全城摸排。
但凡大使这样做,那明天的太阳估计是晒不到他了。
这不,老狐狸了。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
还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使闻言,暗自深思。
从早上到现在,几乎六个时辰了,但还是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继续老方法不一定管用。
副使的提议,倒是可以试一试。
“可以试试,全城密切关注药店医馆,
不仅只是医治风寒、解毒,和治疗外伤……
但凡请大夫上门问诊的,也重点关照起来,
还有,各方私人医师也要密切关注,一个都不落下!”
大使深思片刻,继续下达指令。
整整一天都没有结果,这让他有理由怀疑逃出去的人背后还有力量在支持。
或许,城内某些权势之家,就提供了保护伞。
若是寻常时候,大使可能不敢直接针对权贵和功勋之家。
但现在不一样了。
找不到赵城,他自己都得交代在这,哪还管什么得罪不得罪的?
先活下去再说吧!
何况,在权贵和功勋之家找到逃犯的可能性,远比其他可能要大得多。
至少大使是这样认为的。
毕竟,官官相护嘛!
那些犯人,曾经也是权贵之家呢!
……
仪鸾司在大张旗鼓地追逃犯,东宫则要安静得多。
太子朱标尚在书房,继续研读着那本神书。
这并不厚,但那方块字太小,记录的文字则比寻常书籍要多得多,看得朱标头昏脑胀。
为此,他特意找来上好宣纸,对这些内容进行誊写。
由于很多内容看不懂,也只能照模照样地抄写。
“这些文字虽然简洁,有点像俗体字,但实则高深莫测,一笔一划皆是至理,恐是天上神文。”
朱标看着自己抄了一下午的杰作,还挺有成就感,对读懂这本神书也充满了期待。
抄了一下午,收获还是有很多。
起码从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字方面获得启发,认识了不少字。
虽然,还是看不懂。
但这不妨碍他将这本普普通通的历史书当成神书。
毕竟,上面似乎记录了大明帝国的未来。
“看了这么久,勉强猜到了一些内容,如果能看透后面的内容,那不是先知了吗?”
太子非常激动,对抓捕赵城一事更加上心了。
这书是赵城给他的。
也不知道赵城能不能看懂。
若能看懂,待到皇帝百年之后,他朱标荣登大殿,一定要重用赵城。
想到这点,太子唤来下属,再次嘱托仪鸾司一定不能伤了赵城。
若能活捉,务必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