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他们一路走来就见过不少大雍女工。她们不像海西贵妇那样光鲜亮丽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粗糙,可靠自己吃饭挺胸抬头,那股精神气却是别处不能比的。这里的娃娃都能进学读书,念得好坏是自己的造化,可至少他们曾经有过机会,这就比兰顿小巷里的童工和童仆好上太多。
海西洲的女性不能工作,唯一的私产是父亲给予的嫁妆,所以少女们最重要的事就是邂逅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场又一场的社交舞会就是她们的战场。
王玛丽就是这样一个少女。她家在马拉维拉港经营布匹,父亲和长兄很想搭上谢家的关系,所以赶在社交季把她送到了首都贝塔林。在去年年中的社交季舞会上,她见到了谢彼得,谢彼得是父亲为她看好的丈夫最佳候选,虽然不是嫡长子,但却很受谢老爷看重,将来可能会继承一部分产业。
谢家是前朝末年过来的商人,对外讲究全盘西洋化,改换门庭向海西洲贵族靠拢,可是家族内部却还保持着某些旧俗。比如谢老爷在原配去世后娶了两位太太,给她们相同的名分,承认她们的孩子为婚生子,这一点让贝塔林的贵族们非常不能理解。在继承的问题上,海西洲一直是长子通吃家产,余下的儿子只能拿到少部分安家费,谢老爷想将手中的产业分一部分给两位qíng • fù生下的孩子,这是对规则的挑战。
在这种时候,谢家又说是在遵循祖宗留下的传统了。
年底的时候,王玛丽与谢彼得订了婚。可是越接触,王玛丽就越是对谢彼得喜欢不起来。谢彼得的父母都是大雍人,却处处表现得比路德贵族还要傲慢,这让她想起自己年少时遭受过的欺侮,女校的同学朝她吐口水,骂她是逃难过来的贱民,还扯坏她的新衣裳。
谢彼得当然不会做这种幼稚的事,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从骨子里看不起自己的血脉,对同父异母的长兄又嫉妒又自卑。他和他父亲谢老爷差不多,都是表面装扮成有身份的路德人,实则内里还活在前朝。大雍的女子都能出去赚钱了,谢彼得却禁止她单独出门,说什么有身份的女性要矜持,不能随便抛头露面。
“真是晦气,要不是父亲让我……”
谢彼得啐了一口,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小声地抱怨。
“这破地方有什么好?左右不过是建个转运码头,我看仙匀和通德都不错!”
王玛丽不知道他这话说是什么意思,也不敢接口。
她隐约知道未婚夫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但具体什么内容没人和她讲。这事似乎是谢老爷替二房争取来的,谢彼得的大哥同意了,但是向谢彼得提了要求。
谢彼得面上应了,但是回来之后便发了好大的脾气,骂他大哥贪心无度,什么权都要抓在手上,半点不给弟弟留点汤。
王玛丽很害怕,但她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只低头在一旁听谢彼得骂人。
“混蛋,你还杵着干什么,也看我的笑话吗?!”
王玛丽被骂走了,房间里只剩谢彼得一人。
谢家在鲁茵河畔建了工场,购买了最新发明的蒸汽动力锤,钢铁场的产能很快就要翻番。
但鲁茵河畔有不少这样的钢铁场,虽然谢家用上了新机器,可是与其他铁场造出来的钢并无太大区别,甚至别家小铁场还要更便宜一些,他们必须为自己找到新的买家。
谢家看中的是自己的老家——大雍。
大雍虽然也有铁场,可鲁茵河沿岸的铁矿质量非常优秀,就算加上运费也足以和大雍本地钢料竞争,这绝对是个可以拓展的市场。
钢料入境需要卸船,需要建造仓库,需要成立商社,谢航觉得东海郡地理位置优越,便把青州作为未来的据点。
谢航公务繁忙,不能亲自前来,于是这个差事经谢老爷争取,最终落在了谢彼得的身上。谢彼得是第一次公出,虽然心里对长兄的决定十分不以为然,可碍于谢航在家中的权威,人还是得乖乖先来东海。
来东海转了一圈,可把谢彼得嫌弃得不行。
爹总说谢航厉害,现在看,根本是徒有虚名,眼光非常不靠谱。
别的不说,但就是这个转运港的选址,他怎么就能看中东海郡呢!?
整个东海郡孤悬海外,比那几个离岛也好不了多少,郡府所在的青州城,虽然城是不小,但百业萧条,眼看着就要败落,这样的地方怎么配作他们谢家商行的驻地?
更别说青州港了,刚被海寇袭击过,码头都还没修好呢!
一番比较,谢彼得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仙匀和都德两地洋行遍布,本地商社大多选择这两处作为据点,方便贸易。选那儿都不能选东海,这地方没前途,破落户沾上就甩不掉。
“仙匀是不错,不过港口都被人占满了,据说转赁的税费可是贵的很,毕竟沿岸都是海西洲的大商社,水涨船高也很正常。”
说到这里,高文渊轻笑一声。
“都德倒是有港,但价格也不便宜,而且地理位置也没有东海便利,除非你要跟海倭国做生意,那边倒是有许多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