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明显的是,察举制经过近四百年来的实行,其根深蒂固,下层平民才能出众者极少。
短时间内,能一步步通过科举者,十有bā • jiǔ依旧是世家大族弟子,并不能真正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
想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其漫漫而修远兮,远非年之功。
“文若、文和,你们都看一看,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
过了许久,曹操豁然睁开眼来,将手中的书册递给荀彧和贾诩二人。
“斌儿,你真是给大父一个大大的惊喜!”
随后,他将目光看向一旁的曹斌,满是欣喜与惊讶之色。
不得不说,这个孙儿终究没有让他失望。
之前的一番话都只是铺垫,为得是引出后面的言论。
他今年才十一岁,不仅绘制出九州堪舆图,更是洞察天下大势。
改良出提高耕田效率的曲辕犁,又殚精竭虑为朝廷出谋划策,制定如此完美的选才制度。
简直就是天才,不,天才都不足以形容,应该是妖孽!
智多近乎妖者,妖孽也!
“孙儿也是想为大父分忧嘛。”
曹斌抿了抿嘴,心中颇为忐忑,还不知道老曹对科举制是什么看法。
这毕竟是三百多年后的隋朝才开始萌芽、唐朝真正实行、兴盛于宋朝的制度。
也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与当下的时代局势产生不良反应。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荀彧一脸欣喜的对曹操恭唯道:“公子文采出众、才华横溢,主公后继有人矣。”
这时,他已经看完了曹斌所写关于科举制解释一书,对其颇为认可。
“不错,斌公子所写‘科举制详解’一书,当真是字字玑珠,一针见血!”
一旁的贾诩扬了扬手中的书籍,说道:“若是依此法而行,定可为主公收拢天下英才,何愁大业不成?”
这种打破阶级垄断的选才之法,对于统治者曹操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他们虽是世家弟子,但却最懂趋利避害,又身为曹操的臣子,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若是实施此制,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曹操闻言,很是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