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栀意识到小飞虫的停降后,习惯性地把手指搭在脖颈边,以期那只小飞虫的爬留。
不知为何,叶栀老觉得小虫子们能知道他的期待。
这种想法,在降世前就已诞生。
降世以前的那个世界里,叶栀常会遇见一幕奇特的生活现象:自己身上若是降落了小虫子后,只要自己把手指置于旁边,大多数的小虫子就会趁叶栀不注意,悄悄地爬留到自己的手指之上。它们似乎都知道叶栀的无恶意和引逗心。
有高人曾解释说,这是叶栀的“自然之心”所致。
自然之心?什么玩意?大数据网络都找不出“自然之心”的具体性注释。
网络的数据库里,只能将其粗略地归结为“某种顺其自然的随缘之心”。
嗯!查了,跟没查,一个样。
那些个所谓的高人,就喜欢玩这些奇奇怪怪的无用之词。
反正叶栀才不管什么“自然之心”,他就是爱对大部分的自然小生灵生发善意而已,除了该死的蚊子。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叶栀绝不会对无辜小生灵乱动杀念。
这种广泛性的善意,全得归功于阿陀佛的教导。
阿陀佛对叶栀的教导很怪异:一方面要求他顺念行杀业;一方面要求他逆念护众生;极端矛盾,极端混乱。
而世人只会看见阿陀佛的恶,不会看见阿陀佛隐藏的善,故随意蔑称其为“恶佛”。
知晓真相的佛教徒里,也有许多人蔑称其为“邪魔”,不愿将其并入佛门一列。
只不过,阿陀佛度化入不可知之境后,佛教徒们统一地称其为了万佛之上的“极佛”。所有的佛子们也都认可颂扬了其遗留的堕世佛法。
堕世佛法却无法真正地让人秉持修行,除了叶栀。因为其被秉持修行的前置条件,是:极端混乱且矛盾。
那时候,仅有叶栀能满足修行的前置条件。
谁让这家伙主动分裂出了三大人格(无情无义的主人格、极恶的童年恶魔之次人格、极善的积极自我之次人格)。
三重人格的反复调换和重复使用,极易导致思想的混乱与矛盾,就与现在正蹲于地面上的人格调换状态一样。
蹲于雨中的叶栀,承受不住悲伤,早就反复调换了人格。
悲伤、愤怒、怜悯、无情、狂暴、慈爱、冷漠等情绪,频繁出现又消散,极端矛盾,极端混乱。
按照降世之前的经验来看,人格频繁调换的几十秒后,叶栀差不多就要昏阙了。
人格频繁调换后的昏阙,是人格分裂实验成功后的另一大后遗。这种后遗,还从未在庆州城里出现。
粗略估计:从蹲下抱膝,到意识小飞虫停降的这一分二十五秒里,叶栀至少调换了三十五次人格。
频繁的人格调换次数,外加较久的调换持续时间,早就该使他昏阙了。可他却偏偏还清醒。非常奇怪!
这家伙也在几天前就发现了,某些人格分裂后遗的奇怪性变化。后遗里的诸多自我摧残想法、自我轻生念头,更是被直接抹除了。仿佛其从来就没诞生过。
这可是一种十分惊喜的发现。而现在的事实,远比他的狭隘发现,还要达观。
事实上,降临到庆州城的叶栀,其自我精神,进入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神奇状态。
降世之前的那三大人格,尽皆化成了神奇状态中的三个脑中小人,并不直接主导躯体。
一直主导叶栀躯体的那个人格,算是叶栀降世之后的新兴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