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变成了平民,可以自由经商,参军,参加科举,自己谋取生计。
这是陈言吸取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宗室问题的教训之后,而做出的决定。
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扣除周朝以前的裂土封王的封建制度,从秦朝一直到清朝,每个皇朝对待皇室、宗室的态度,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秦朝的皇帝对皇室、宗室的态度最严苛,明朝的皇帝对皇室、宗室的态度最宽大,唐朝、清朝的皇帝对皇室、宗室的态度较为适中。
秦朝是实行宗室无功则无爵最彻底的朝代。秦始皇对亲生儿子也一律按照无功则无爵的制度办理。
秦始皇使其亲生儿子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不轻易授予爵位、赐予食邑。
因此秦始皇一再遭人批评:“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如扶苏和胡亥被只是人们尊称为“公子”。
比较而言,秦始皇的制度比较接近大公的标准,一切凭能力得到爵位,减少人情的因素。
缺点是皇族全无政治力量,一旦有野心家,则皇族全无抵抗能力。例如秦始皇死后,赵高欲专权,因此煽动胡亥将其兄弟全部屠杀。
因为秦朝制度使然,宗室的政治地位偏低,基本上没有实权,所以赵高的作为未遇到丝毫抵抗,秦始皇的诸皇子均被杀,这也是导致秦朝享国最短的原因之一。
汉朝对宗室的态度与秦截然不同。如只是汉初刘邦对功臣封王外,实行与大臣白马盟誓“非刘不王”,并对皇子宗室实行封王侯并裂土封国。
唐朝也封皇子为王,但是只有王号而没有土地,而且都要住在京城的住宅里,不得到外地去。如唐玄宗的皇子们住于“十王宅”,皇孙们住于“百孙院”。
唐代的王爵无法世袭,但子孙可参加科举考试。
如唐玄宗时的宰相李适之、晚唐时的大诗人李商隐,均为李唐宗室出身,经科举考试而参与政事。此种制度可使近枝宗室得享富贵,远枝宗室则不成为国家的负担。
明朝和秦朝完全不同。
可能是老朱是出身低微,从小吃多了苦,所以称帝后对宗室的待遇十分优厚,生怕自己家的小崽子们吃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