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卿,之前忙着汉兴的事情,对你有些懈怠,还请恕罪!”
刘琮在行军路上与袁涣说道。袁涣出身陈郡袁氏,其父出任过司徒,陈郡袁家也是东汉典型的世家,如袁涣父亲袁滂,其祖父袁璋一辈都是能人辈出,而且历史上对袁涣的评价极高。
汉末三国时期,唯有曹仁,程昱,袁涣被赞勇冠贲育,称赞他们的勇气!历史获得此评价如张良,汉文帝以及唐时的魏征等人。
“二公子一心为公,何来罪一说!”
“多谢曜卿理解,襄阳有何情报?”
刘琮问道。
“我来之前,庞季将军已经兵围江州月余,楚侯调长沙,南郡,江夏约五营军士前往,江夏收庐江流民数万,得兵士两营!”
刘琮点点头,基本与自己所知一致。
“听说袁徽入学校教书了?”
“嗯,我那从弟本来就不喜官场,教书他到是非常乐意!”
袁家人才挺有意思,如袁敏,喜欢治水,而且武力还不错,统兵能力也有!袁霸统兵能力也不差,但却喜欢农事。
“这是我陈老商议的建安攻略,曜卿看看,有何意见?”
袁涣看了看地图,同时也看了看刘琮的标识,建安郡如今再刘琮的规划下,分为龙泉,汉兴,建平,建瓯,南平,泉县,东冶,昭武(邵武),永安,将乐十县。
这只是初步规划,沿海只有东冶以及泉县,发展还需要时间。
“公子是担心建瓯地区的地方势力过大?”
“当然,其中也担心这地方的教化问题,这才一直在调人,等到年末,阚泽等人也会抵达建安郡!”
刘琮说道,建瓯等地纳入大汉统治时间较短,文化各方面都较差,汉武帝时期才纳入大汉版图,虽然纳入,但是大汉当时并没有加强这些地方的管辖,原因在于缺乏平原,农田,穷上恶水。
“但是公子却将治所依然放在东冶,,公子不担心治理的问题?”
袁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治所最好位于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很显然,东冶并非是最佳的战略位置,南平或者建瓯才是。
“担心,但是随着交通的改善,日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只是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且未来海运会是建安郡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