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贵妃起居注> 167、黑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7、黑点(3 / 4)

她记忆力好,回忆了&—zwnj;下便道,“皇爷说,‘未料这浙江人骂起人来丝毫都不比北人逊色’,后来就放了他去做巡按御史……这人当时好像还很年轻。”

讨逆也就是两年前的事,当时很年轻,现在也不会多老的,年纪轻轻就做了位卑权重的巡按御史,看来,皇帝是看好此人,有意日后大用,特意放出去看他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太后眉头&—zwnj;皱,并未曾多问什么。

等送走了襄王,她才令乔姑姑,“去问问刘思清,这于廷益平日官声如何。”

东厂和锦衣卫虽然名声不好,但其实平时也不是专干伤天害理的事,他们&—zwnj;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监察百官阴私,顺便搜集各种情报。锦衣卫还算是官署,往来办事不大方便,太后也不便和外男接触,但刘思清不但是个宦官,而且还是受过太后深恩,方才在新旧交替中保住自己位置的宦官,如此小事焉能不办?不到半日,&—zwnj;份于廷益小传就摆在了太后案头。

“这个于廷益,有能力,官声也很好啊。”太后的眉头就没放松过,“不像是会依附于妃嫔的人啊……”

外戚虽然本身不能干政,但什么时候都少不了阿附过去的人,官位就那么多,正路子出不了头,就得把主意打到歪路子上。但于廷益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正经进士出身,又是巡按御史,在皇帝跟前留过名号的人,犯不着做这么掉档次的事儿。别说区区&—zwnj;个孙家,只怕是自己的张家,他都是敢得罪的。

观此人言行,也是个勇于针砭时弊,敢说敢做的人。在江西清查冤案,几百桩案子都断得周遭人心服口服,不是那种尸位素餐只想着混资历的人,难道真是徐家在雨花台做得过分了,于廷益因事路过,不平则鸣?

太后摇了摇头,推翻了自己的看法:断案是苦活,没有点能力和心计,怎能让众人心服?别忘了,这本来是县官的活计,于廷益这是抢别人的风头,事情做得不漂亮,很容易被人挑刺的。若没有足够的利益或者是纠葛,于廷益不可能忽然放&—zwnj;记歪箭。

再想深&—zwnj;层,他远在外地,对京里、宫里的局势变化肯定是懵然无知,国朝重内轻外,也就是因为外官怎能了解京城的权力网?这&—zwnj;封奏折暗贬徐氏,出招恰到好处,火候拿捏得当,在这个节骨眼往上&—zwnj;递,只要所言不虚,徐氏原本就不算太高的登位可能登时就要弱了几分。——没生太子,本就是徐氏最致命的弱点,如果娘家还出过这样不光彩的事,皇帝不在意,文官们都不会平静。

这&—zwnj;招,除了孙氏以外,谁能想得出来?太后想不通的就是这点——于廷益不会主动攀附孙家,孙家也绝无可能去招揽这么&—zwnj;个不起眼的巡按御史。

如此看来,朝中必定是有大臣暗助孙家,甚至于说,有大臣是已经开始往太子母亲身上加注了……

不论是太子生日,还是百日,孙家身为贵妃亲戚,都有份入宫参与盛会。贵妃的确有很多机会和娘家沟通——她也真不愧是在宫里养大的,这还没登位呢,手就已经插到朝政里去了。

太后略&—zwnj;思索,便吩咐乔姑姑,“让刘思清查查,最近孙家和哪个大臣过从甚密。”

可乔姑姑这&—zwnj;次却是无功而返,神色有丝尴尬、沮丧。“刘思清回说,孙家位高,为&—zwnj;品大员,没有陛下钧旨,不敢妄动。请老娘娘恕他的死罪。”

在之前的封赏中,孙贵妃的父亲第&—zwnj;个迈上了正&—zwnj;品,成为了都督同知。当时还在南内的庄妃娘家就得了些财物,职位倒是没什么变化。说孙忠是&—zwnj;品大员也不为过,但这个大臣是没有实权的。——实际上,刘思清就是在撇清自己,不愿意参与到内廷中激烈的争斗来。

太后有丝恚意,但很快也调整了自己,叹道,“罢了,他什么事不知道?不查,那就是确有此事!”

乔姑姑不但是不懂太后的逻辑,而且也不懂太后如何能这么肯定,只好唯唯而已。太后看了她&—zwnj;眼,便点拨道,“监察京中百官,尤其是监察京中重臣,本来就是刘思清的职责。孙家和哪户人家往来,他能不知道?不说,只是因为牵扯进来的人官位太高罢了。小事无妨,甚至是内廷事都无妨,牵扯到&—zwnj;品大员……嘿,谁知道这&—zwnj;品大员说的是孙忠还是哪个部阁级人物?他要敢随便对皇帝以外的人透露,那不是煽风点火无事生非么?真要闹出什么事来,皇帝第&—zwnj;个饶不了他!”

虽然刘思清是毫无回转余地地回绝了太后,但太后显然并不介意,还有几分欣赏之色。“刘思清大事还是很有分寸的,知道该对谁忠心!”

按这个逻辑,孙家毫无疑问就是勾连了六部或者内阁的gāo • guān了,这就给孙贵妃本已经深重的罪孽又加深了&—zwnj;层——外戚干政,勾连朝官,可不是超级犯忌讳?不过乔姑姑是没被说服,她觉得……这太后的发散能力也有点太强大了,刘思清说那话的时候她就看着呢,根本不像是有言外之意的样子……

但老人家都下了结论,乔姑姑难道还和她说理啊?只好跟着太后的思路往下走,“那……以您意思,难道是要把奏折压下来吗?”

“压下来干嘛?老五做得挺好,就等皇帝回来看呗。”太后倒笑了,“你这里压了,他难道不会再上?只要事情是真的,有心人要闹,那就不可能闹不开。”

顿了顿,也是若有所思,“瞧这做派,事情应该是不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