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贞观匹夫> 第186章 讲道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讲道理(2 / 4)

偏殿内,长孙无忌率先开火:“隋唐二朝为何不取此地?山高林密、道路难行,不利于大军作战,民风彪悍,夷民难以开化!硬要说起来,就是不划算!”

高士廉难得一见的附和:“晋之后,南朝宋、齐、梁逐步退出云南,陈霸先建立陈国取代梁国,完全退出云南之地,盖因云南之地夷人不曾开化,极难相处,管理此一隅,较整个剑南道都耗费钱财。”

房玄龄比较委婉些:“你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杀杨修的理由,鸡肋。”

意思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王恶微微叹息,朝中重臣都是这般看法,难怪日后南诏会坐大。

“你们只看到了投入,却看不到产出。云南矿种齐全,煤、铅、锌、锡、铜、磷、银储量巨大,药材、木材、香料储量丰富,青壮操练得当则战斗力强悍,更能威慑骠国、天竺等邻国。”

“这么庞大一片领土,大唐不取,自有对头去取,结果就是资敌。一旦有谁吞下这片土地,将会实力暴涨,成为大唐南端的大患!自汉之后,前人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额很奇怪一件事,对突厥英明睿智的大唐重臣,为甚在西南方向就失了水准呢?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啊!”王恶长叹。

著名的安史之乱,虽然祸起范阳,究其源头,却是因为大唐的西南策略失控,而鲜于仲通出战讨伐,又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盘外因素,因其战败致使南诏膨胀,大唐西南战略转攻为守,要防吐蕃、要防南诏,焦头烂额的,也让安禄山看到大唐的虚弱,看透大唐的外强中干,于是范阳渔鼓震天响。

南诏脱离大唐,投入了吐蕃的怀抱,更让吐蕃有了借道出兵侵扰大唐的渠道,于是大唐更疲于奔命。

可惜,从李世民到李隆基,对西南的重视一直不够!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势力整合这些松散的部落、王国,就能迅速形成一个对大唐有威胁的势力。各位,你们是要坐等到那时才肯亡羊补牢吗?你们的运筹帷幄呢?你们的料敌先机呢?”

这一刻,王恶化身怼神,一个个的怼了过去。

实际上,这一长杆子,连李世民都打在里面了。

大唐建国之后,一直忙于应付各地势力,平了王世充、窦建德,又起了刘黑闼,接着要应付梁师都、突厥,可谓征战不休,一直无暇顾及西南。

好不容易平了突厥,国库里干净得耗子看了都得落泪,要不是有大唐皇家钱庄与大唐远洋水师帮补,李世民都能被穷疯了的官员逼着去向世家借钱了。

所以,西南方向的短视,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

然后,习惯性的,即便是大唐有节余了,他们也不会去想经营西南——经营西域的丝绸之路它不香吗?

如果是个人,挑肥拣瘦无可厚非;可是,这是国家战略!

王恶的慷慨陈词让偏殿内安静下来。

许久,李世民出声打破了尴尬。

“此等战略失误,非臣工之过,实乃朕未能兼顾全局。”

皇帝认错了,并将全部过失揽自己头上,还有谁能反对?

这不是意气之争,而是大唐国策的变迁,即便有争执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既然王少卿对西南诸事了如指掌,陛下何不委派他去收复各部?”长孙无忌这话听上去总感觉哪里不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