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为了修造这铁桃堡,倒是将这些刚刚恢复身体的流民,正好派上了用场。
于是,这些流民从东川边境各处,一齐被运送到桃花山之处,重新在这里搭建草棚居住,然后便成为了修造镇堡的匠人与小工。
这只成分各异的庞大建设队伍,开始沿着划好的粉灰线,挖土方、抖粉浆、放地基。
为了加快进度,那后勤部门的四轮大马车,总共有五十多辆,亦被王明派了过来,在这铁桃堡的修建工程上,大量派上用场。
这五十多辆四轮马车,每车能拉六千斤到八千斤货,现在和其他当地工匠自备的马车牛车一起,从夔州、巫山等临近州县处,不停地拉送装运青石、砖头、泥灰等物,以满足工地建设需要。
时值盛夏,天气十分炽热。
从高处往下望,那些修建铁桃堡的工匠与劳工,有如一队队目标明确的蝼蚁一般,在炽热的艳阳下,四下奔忙,到处都是一片忙碌。
王明亲临现场,望着工地上一片繁忙有序的样子,心下十分欣喜。
之所以这些匠人工作这般有动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王明给这些工匠的薪资标准,定得十分优厚。
其中,总负责的大工头,王明慷慨地给了他每月8两的薪资,下面的分部负责工匠头目,则是每人3两,而各名普通做的工匠,都是每人每月两银子。
哪怕仅是临时帮工的村民家属,亦则视每名劳力干活的轻重程度,分别给予两至1两。
而且在工地上的每个人,吃住尽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