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好的制度要在地方上进行择地进行试验,从中发现问题之后,慢慢去微调。”
皇帝这话已经是在公然的挑衅祖制,不过却无人敢于反驳。皇帝现在握着群臣最大的把柄,儒学的合法性现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衅,群臣根本就不敢与皇帝直接对抗。
孔彦缙的一纸檄文让本就不怎么融洽的大明王朝君臣关系,现在更是降到了最低点。皇帝完全可以以孔家大逆不道,将儒学取消,让这几千年的显学从此没落下去,那他们这些徒子徒孙们可就没有了生存之地。
没有了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儒臣早晚都会消亡。这正是文官们普遍担心之事,杨士奇问道:“陛下!若是以新科进士充文吏,衙门里原本就是文吏世家的文吏们将何去何从?”
“想继续当官的留下,不愿意当官的,可以离开衙门自谋生路。再想欺上瞒下,对百姓横征暴敛,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的严惩。
朕这些年都在思考,为何总说吏滑如油,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朝廷堵住了小吏的上升空间,不论是吏还是官,一旦上升的通道被堵塞,升迁无望之下,除了想方设法捞钱之外,还能干什么?
尤其是那些一家人几代都在衙门里为吏的家族,更是在地方上盘根错节,对衙门里的一切门道轻车熟路。
这些人能够想出各种欺压百姓的招数,对官府信誉的破坏力巨大,衙门中这样的小吏将是重点监控的对象。一经发现有问题,绝不容情!
当然若是他们做得好,升迁的通道是打开的,这些人与新科进士一样的对待。”
“陛下!臣反对,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只能做个风尘小吏,这是对读书人的羞辱。”杨荣终于忍不住跳出来反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