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明血1641> 第四百零五章 清国改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五章 清国改制(2 / 3)

只见纸上歪歪斜斜的写着改变军制。

众人对视一眼,果然如此。

折返途中,其实他们很多人商议了此番败绩。

他们需要承认京营战兵的强悍。

而且火铳火炮的犀利,杀伤力很强。

再就是京营骑军超乎想象的强。

如果不是在德州也伤亡很大,京营明军被迫撤入城中,两军决战,胜负真不好说。

因此,才有了改变军制的呼声。

这位陛下才回沈阳不久就提出了改变军制。

纸张上接着写着,你等说说。

济尔哈朗看看左右先出列,

“陛下,我军当为军伍大规模制备火器,这样下次再次和明军决战,不至于损失这么大,”

济尔哈朗因为处置大明用间,因此对大明情况十分了解。

他早就注意到了京营明军的火器犀利。

其实上番就商议推广火器。

只不过,大清权贵到一些军将都敷衍了事,推行的很艰难。

“陛下,如果都推行火器,我满八旗痛失所长了,火器本不是我满八旗的强项,难道让满人抛去弓箭不成,”

豪格出言反对。

他反驳的理直气壮。

因为,他代表了大多数的满人军将。

让他们失去祖宗留下的骑射,他们接受不能。

黄太吉又写出,汉军火器。

这下没有争议了。

看来这位帝王也是要加强汉八旗的火器,不是全军之辈火器。

“陛下,只是明军的燧发火铳还是不能大规模制备,铁料不过关,”

范文程出列。

黄太吉写上,用间,不惜一切代价。

济尔哈朗急忙躬身应了。

这是他差遣了。

“陛下,我军还得改制骑军,”

多尔衮出列,

“如果下次我军和明军决战,明军依旧密集阵势冲阵,我军怕要伤亡很大,”

多尔衮没敢直接说可能还是败绩。

其实他们几个王爷和见识过三千营明军的阿巴泰、巴布泰等人商议良久。

毫无办法,满八旗和蒙八旗必须改制。

否则再次决战可能还是败绩。

黄太吉点头,表示同意。

他抬笔写下,豪格、多尔衮,差遣。

算是点明了原委。

此事由豪格和多尔衮一同办理。

两人拱手听命。

按说向不以骑射擅长的明军学习骑射,好像是个羞耻的事儿。

但是,为了下场大战不至于惨败,那是顾不得了。

“陛下,此番我满八旗军丁伤亡很大,诸部士气低落,很多人都很不满,”

须发斑白的代善道。

其实他最不满。

德州一战是两红旗、镶蓝旗为主力的,三万多满八旗阵亡军卒,这三旗就占了大半。

代善当然要为两红旗的军卒讨个说法。

以往大清阵亡军卒几乎没有抚恤。

以往清军出兵到处抢掠,先是抢掠海西女真,接着辽东明人,朝鲜人,接着是蒙人,然后是大明关内,抢掠所得军卒都是分三成的。

他们都是因此生发的。

可以说清军就靠抢掠起家。

既然这么有油水,那就是生死有命,自己担负了。

抢了是自己的,丧命也是自己承担。

但是这次不同,伤亡太大了,特别是男丁不多的家族濒临灭顶之灾,不抚恤,只怕很多家会家破人亡。

黄太吉眉头紧皱,伤亡是太大了,从他先父竖起反旗就没有过这么大的损失。

黄太吉看向了刚林。

刚林急忙出列,

“陛下,目前国库银两还算充足,足有四百多万两,就是粮秣不多,”

这些银两都是数次抢掠大明和蒙人、朝鲜的。

但是粮食缺乏,本以为此番伐明可以大肆抢掠一番,结果几乎没有抢掠什么粮食折返。

“陛下,如果抚恤军卒,只能用银两,不可用粮秣,”

范文程拱手道。

黄太吉点头。

他们都清楚,辽东的粮食正在上涨,一天一个价,如果抚恤粮食,朝廷是大亏的。

黄太吉写上,每人三十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