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拖动行军炮向前,速度颇快。
火炮奔走了半里,停下,卸下驮马,十门火炮分散开,汉八旗炮手卖力的填充药包弹丸。
轰轰轰,火炮轰鸣着,弹丸落地砂石乱飞,威势极大。
黄太吉脸上一抽,他已经知道仿制的五斤行军炮射程不过将近一里罢了,射程远远不及明军行军炮。
但是,毕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了,比以前好的太多了。
号角声不断响起,八个方阵动起来。
齐整的脚步声传来,首先是正黄旗从点阅台前经过,这些汉军军卒扯着嗓子吾皇万岁。
黄太吉面无表情。
曾几何时,他点验全军是跃马扬鞭,而现在只能瘫坐台上。
八个方阵两万军卒走过点阅台。
正黄旗首先停住脚步,随着骤然响起的旗号。
正黄旗前方火铳手当先击发齐射,他们配发的都是燧发火铳,登时枪声大作,密集的弹丸将六十步的靶子打的稀烂,声势惊人。
三段击过后,长枪手刀盾手弓箭手向前,火铳手退后。
清国权贵大臣们看着这个改制后的汉八旗面色复杂。
以火铳火炮为主的汉八旗,应该说战力明显更胜以往,和他们面对的明人京营十分相似。
可以想见,两军再次相遇,汉八旗可以和京营明军互拼伤亡。
绝不会是以往接连溃败的汉八旗了。
这会大大减少满人的伤亡。
但是,汉八旗的改制简直是点明了以往八旗的齐射有些落伍,不能一举击败明军,这让所有满人心里很不舒服。
汉八旗方阵先后射击演示一番,然后在锣号声中离开了大校场。
接着马蹄声轰然作响,满八旗蒙八旗的骑军蜂拥而来。
五千满八旗精锐,蒙八旗三千骑军,冲入大校场,看到熟悉的满八旗战旗,黄太吉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
满八旗依旧是气势极盛,甲兵耀武扬威,不过和以往不同,阵势极为密集。
战马几乎是首尾相接,近万骑几乎是堆砌在一个齐整的方阵中,他们挥动刀枪,呼哨着隆隆开过点阅台,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这样的阵型让一众王爷们想起了京营骑军,双方的阵势可说一毛一样。
只是他们心中越发的无语,因为这个阵型和他们女真人早年的骑阵全然不同。
早先他们的骑甲阵势稀疏,个人勇武为主,而现下,却是集中在这样的方阵中,摆明要和京营骑军死拼伤亡。
黄太吉勉强挥动右手作出了回应。
心中颇有无奈,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全部改制,承袭的却是明人京营步骑军,这事有够讽刺的。
但是没有办法,既然败在对方手上,如果想反败为胜,步骑军就要改制,只是有些丢人。
很快黄太吉就把这些心思扔在一旁,在胜利面前,这些都无所谓,他相信,两军再次对垒,获胜的更可能是八旗军,不过伤亡绝不会小。
“恭喜陛下,大军初成。”
代善、济尔哈朗、豪格、多尔衮、刚林、洪承畴等人躬身拱手道。
黄太吉摆了摆手,众人直起身。
黄太吉看眼济尔哈朗。
“陛下以为,师敌长技以制敌,不无不可,只要能获取胜利,今日两黄旗密集骑阵编练已成,望两红旗、两蓝旗、两白旗也尽快编练密集军阵,陛下也会亲自点验,”
济尔哈朗朗声道。
众人躬身领诺。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改制,必然要被围攻。
但是,黄太吉声望太高,他的旨意其他人只能遵从。
黄太吉点点头,他抬手写了几行字。
身边的宦官道,
“陛下问,和明人和议如何了,”
‘陛下,明人坚持以为要将尚可喜等汉将列入归明名单,此外还要提供五千匹战马,如此才能开放榷场,购入粮食。’
济尔哈朗道。
‘明人这是欺凌太甚,真以为他们可以必胜吗,’
须发皆白的代善一瞪眼。
‘正是,太过苛刻,这种议和不成也罢,’
多尔衮脸一沉道。
宦官道,
‘继续谈就是了,拖宕明人,’
众人脸上不虞。
黄太吉一指济尔哈朗,济尔哈朗道,
‘明军京营一部正在南下剿匪,由孙传庭统领,将与张献忠、罗汝才所部决战。’
“我军当趁机南下攻伐大明,让其首尾难顾。”
多尔衮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