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何文静会时不时的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出门,时间久了,清源县的人也从一开始的好奇变成习以为常。
不过由于何文静教学内容十分有趣,又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在外人看来“奇奇怪怪”的任务,所以慢慢的便有许多县中纨绔子弟子弟来何文静的书院读书,这些人多是商人之子,当然其中也掺杂着一些还未完全死心的乡绅之子。
对于新进的这些人,何文静照旧收了,不过上课的内容与之前的十个学生一样,而且他每隔一月还会进行一次考试,如果考得太差,还会被请家长。
一段时间后,之前本来以为到何文静这里会更轻松的学生开始扛不住了,因为他们发现何文静上课教授的内容比他们在私塾学的还难,而且他还会经常让他们交各种“报告”,这让一直以来习惯听夫子传授学问的人十分难受。
然后就是那些乡绅之子,他们还是会时不时来找何文静请教四书五经上的学问,这时何文静一般也说的很少,而且每次说之前都要先问他们之前布置的课业,要是没有完成还要被责罚,所以慢慢的这些人也打了退堂鼓。
新进的二十几人最后也只留下了不到十个,其中除了自己退学的,还有被何文静以不合适为由劝退的。
不过即使留下的不到十个人,何文静却很高兴,因为这些人是真正对数理感兴趣的,对他来说,人数远没有兴趣来得重要。
自此之后,何文静书院学生的数量也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每月大概会有一两个学生入学,时间久了,何文静也有点忙不过来,然后他就把张茂林请了来。
他现在虽然是里长,但是时间也多的是,加上他儿子已经娶妻成亲,家中的事务他多是交给儿子去办,所以何文静便让他来担任“语文”课的老师。
张茂林本身就有童生的功名,要教小孩子启蒙绰绰有余,他早就听说何文静办的书院与别家不同,一直想进来看看,所以何文静说想请他来教孩子们文学课,他没有丝毫犹豫的就答应了。
等上了几天课,张茂林又去听过何文静给其他学生上课的内容后,回家就把自己小孙子也带了过来,说让他跟着涨涨见识。
“你家的亮哥儿你不是想让他中进士的吗?”何文静看着才四五岁大的孩子,无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