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之锦衣为王> 第834章 正儿八经的官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4章 正儿八经的官员(3 / 4)

他们返回故里,反而会因“言语不相通,面貌不相习,又无产业可考”而遭乡人的拒绝反对。

因此,到正德和嘉靖年间,明朝政府也给予了他们与其他流寓人员同样的可以在异地寄籍暂居或附籍的权利。

嘉靖六年,明朝政府下令:除浮居客商外,“其居住年久,置立产业房屋铺面者,责令附籍宛大二县,一体当差”。

这虽是针对长年在京师从商且已置下产业者说的,但由于这类现象在全国已有普遍性,所以也对全国发生影响,各地纷纷效法。

有些地方还根据自己需要,对在住地有生理,异籍寄居的客商也予承认,设置浮户专册,将其纳入册中。

商人及流民、逃户也被允许可在异地寄籍。

这一改革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那就是工商业阶层即便因为从事经商和生产活动跑到外地去,依然可以在当地登记,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以前商人阶层培养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还有一点小小的阻碍和麻烦,那现在连这样的麻烦都彻底消除了。

这比我们今天的高考更加便利,我们还打击高考移民呢。

当然背景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而墨家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倒霉了,他们家的人都是极为聪慧的,但都不是读书的料,三代人了,愣是一个秀才也没有考出来。

这就断绝了墨家想要出个真正当官的路了,就算是墨要已经把希望寄托在第四代人身上,依然是没有什么希望,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孙子辈儿更不是读书的料,甚至都赶不上他儿子那一辈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