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皇后命不久矣> 161、第一百五十七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1、第一百五十七章(2 / 4)

昨日在长信殿里,他们和太皇太后最终不欢而散,那位的表现完全是一个因为孙子的遇险而忧心,却更因为他的疑心而苦闷不忿的垂暮老人,最后点出遗旨来为自己正名,虽暗含威胁,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如今一切大白,这种种情状不过是她用来迷惑他们的遮眼法。她看似愤怒沮丧,实则早已排兵布阵,成竹在胸,不动声色将他们戏耍于鼓掌中。

“她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输一回也不丢人。”皇后虽反驳,却也更忧心忡忡,“但越是这样挖空心思,大嫂和胡逊父子接连出事就越不是无的放矢。——她到底在图谋什么?”

皇帝察觉到她的焦虑,轻轻将手放在她手背上,默然许久,道:“若没有昨夜这两桩意外,我原打算今日开午朝。”

皇后并未意外,从昨日种种迹象她也隐隐觉察到慈宁殿那道突兀的懿旨或许是个转机,因为皇帝一直处处碰壁,渐失人心,太后胃口被撑大,越发嚣张,以至于各种狮子大开口,开出的条件甚至已经越过许多文臣心中的界限。眼下这一边倒的浩荡声势,除了冲锋陷阵的那一小撮死党,被煽动的许多人是因为人伦纲常而站在太后一边,可当太后自己犯了人伦纲常的界,他们自然也会心存质疑,未必还继续支持。

对方铁板一块时自当韬光养晦,而当对方内部心思各异,则要抓准时机反戈一击。此时不作为,更待何时?

“经此一事,朝中重臣不少参与其中,因我一直不松口,他们被情势裹挟,不得不继续变本加厉下去,也与我彻底势同水火。这群人我断不能容,必然尽皆撸去。但他们位高权重,要动他们须得有最名正言顺的理由,更需要可以即时替代的人选,否则高位处一旦无人,必会朝政不稳。可我原非储君,成为太子也不过是两三年前的事,时日尚短,没有长年积攒的威望和资历,更没有自己的班底旧僚,几个心腹也都资历不深,难委大任。只能另谋他法。”

如何另谋他法皇后着实不懂,毕竟她一介武夫,没法凭空变出一堆资深谋远的文臣来做替换。但若说要找名正言顺的理由,她却能猜到一二。

有什么比帝后遇刺更好的理由呢?一旦公开此事,皇帝种种在常人眼中鬼迷心窍的行为就都有了解释。因为生命受到威胁,惊怒之下才事急从权,将安危托付给皇后。法理不外乎人情,纲常亦然,而又有什么人情能比性命安危更要紧呢?

古来但凡行刺,皆被视为对皇权最大的挑衅,无不掀起血雨腥风,无数人因此血流成河。今上体恤臣民,只想暗中追查元凶,不愿闹大,谁料朝臣们不依不饶,咄咄相逼,终于逼得他怒极爆发,将这群威逼君上的蠢货给罢官去职,丢回老家。龙威盛怒之下,若怒火只撒在这拨人身上,没有殃及其他,只怕众人还得称一个仁字。至于太后的所谓懿旨,那时情势反转,自然又是一番说法。

皇后忍不住叹气,遇刺之后他隐忍良久,按捺不发,就是为了关键时候发挥作用,但眼下恐要事与愿违。

她道:“行刺你我的幕后之人多半是同一批。那群死士死无对证,唯一能查出蛛丝马迹的突破口便是胡逊父子。若他们再死了,不但这件事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甚至连幕后真凶可能也会断了线索,沦为无头公案。原来这就是他们父子遇袭的原因。”明了一事,又问另一件,“那……大嫂呢?”直觉告诉她,文贤太子妃所关联的事绝不止这么简单。她迫切地想知道所有,好思考应对的方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