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窥唐> 第四十三章 家里来人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家里来人了(3 / 4)

侄儿正满心欢喜地与萦娘左顾右看,闻言,先是一阵愣神,继而抓耳挠腮,羞涩道:“在随行包裹中,我这就取来与叔父。”

“看把你急得,回家怎不见有这般心急呢?”萦娘满是不屑的瞥了一眼,双手抱怀,甚是不悦。

见状,李君羡暗自忧伤:今晚就交粮,今晚就交粮……如今后院起火,我可承受不住。

接过举荐信,果然信中有侄儿的籍贯姓氏以及履历,那‘义’字之后,唤为表——李义表。

听着怎就那么熟悉呢,倒不是本体记忆中的熟悉,好像在史书上见过,却又十分模糊。

这也难怪,大唐有天策上将声名远赫,像李勣、苏定方这般大唐威震四方的当世名将,在历史的洪流中也不那么耀眼,苏定方更是被通俗小说写成了叛将,直到天朝时期,才得以正名。

或许李义表是被唐初某位声名远扬之人盖过了锋芒,亦或是,在某件政事或军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得以在史书中留得一名之提。

嘶!不对,若‘义’字是李义协这一辈的字派,那此后帮武媚娘当上皇后,‘笑里藏刀’的李猫李义府该如何论?

那李义府的祖籍好像是瀛洲饶阳人,距洺州武安县也不过两百多里左右,不会是同出一脉吧?

如果真是的话,那玩笑就开大了,李义府眼下,应该是为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作典仪,此后会为刘洎与马周举荐,改为监察御史,待太子与魏王双双被贬后,随侍新太子李治。

这几日正是各地进奏之际,身为剑南道巡察大使的李大亮,应该会等皇孙出生后,才回剑南道,贞观八年本体与李大亮同征吐谷浑有过一段交情,届时宴席上得细问清楚了。

希望是多想了……

这也没办法,一般逆臣如果家眷亲属没有参与,史书中也就只提本人,李君羡本体最后可是与侯君集张亮等人同为逆臣一列的。

“有何不妥吗,叔父?”

李义表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轻声试探,一连唤了三次,李君羡都不曾听见。正沉思间,手臂猛然一阵刺痛,却是萦娘看不过去,狠狠掐了他一把。

“无有不妥、无有不妥!”李君羡支棱着身子,尽量不吱哇出声,“叔父是见县丞在信中,夸赞我侄儿身为武安县法曹,恪尽职守,明断事理,感叹我李家也有通晓律法之人,让你这般良才,去司农寺做个陪伴,有些屈才。”

“叔父过虑了,侄儿能有幸承蒙叔父、叔母大恩,前来长安任职,已是天大荣幸,岂敢再贪图功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