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窥唐> 第128章 抬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抬棺(1 / 2)

霍乱一事过后,最忙碌的不是为除夕、元正筹备年货的长安各坊坊民,反倒是昌乐坊一众流痞。因为李君羡下令,要昌乐坊一众流痞,代皇甫林川为大安坊方氏一家四口赎罪,同时也为祭灶夜,因霍乱而被金吾卫斩杀的二十七位昌乐坊弟兄葬礼送行。

众人这几日除了守孝之外,还要为逝者寻觅、挖掘、修整墓地,平日都是些好吃懒做的主,一旦做起劳力活来,各个叫苦连连,披麻戴孝倒成了他们争抢之事。

得知这个决定后,裴行俭都笑乐了,既然有心整治,不妨再添一笔。不是争抢着披麻戴孝吗?那下葬当日,除了方氏一家四口,为金吾卫斩杀的二十七位流痞,也就不用丧车将棺木运送至墓地了,反正平民百姓丧事都极少有用到丧车,就抬着去墓地吧!

这下大家心里都平衡了……

只不过古代丧葬制度十分之严苛,也十分之复杂,有明确的准法科罪,如有僭越,是要按律法处置的。

唐时规定,庶人名器一十五事,共置三舁(yú),丧车用合辙车,幰(xiǎn)杆减三尺,流苏减十道,带减一重,所造名器,并令用瓦,不得过七寸。

而诸如,帏额魌(qi)头车,挽歌、铎、翣、四神、十二时各仪,这些唯有五品以上官吏方能使用。

因为看中丧事,所以丧葬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出售丧葬用品的店铺称之为‘凶肆’,长安有一坊是凶肆的集中地,便是长寿坊长安县懈之西紧邻的丰邑坊。

后世有一种解释,是说隋唐受佛教影响,人死后要向西而行,而丰邑坊正好位于长安城之西,紧邻延平门,平日不妨碍坊民正常生活,有需时,又十分之便利。

原本这些琐事李君羡就不是很懂,全都交由杜崇一手打理,然而,樊可求执意要为方氏一家四口挑选棺木,还强拉来了李君羡与裴行俭。

“樊公不忙,我二人可是忙地焦头烂额……”

“忙着花钱享乐吗?”樊可求打断李君羡的话语,一路拉着二人的腰带,李君羡倒是穿了褶裤,而裴行俭身为文官,稍有异动,便会袍衫大解,风吹屁屁凉。

“我可没拿钱,而且近几日我长安、万年两县众差役帮助城南受霍乱坊民修葺屋舍,片刻未歇,樊公且放了我吧!”

却见樊可求仍是誓不罢休,好似一头耕地老牛,身后拖着一具双头犁,一路犁过长安街巷,几近延平门,这才道:“助力坊民乃县令之本责,裴郎仅以此就能弥补我三人于方氏之亏欠?”

闻言,裴行俭快步近前:“方氏乃近年来才迁至长安,亲眷远在剑南道眉州,我有心弥补,一时间也寻不见人呐!”

“寻不见亲眷,总该为其筹备一副上好棺木,好生安葬吧?”

“此事何须劳烦樊公亲至,我已交付杜崇打理,连同为金吾卫斩杀二十七日,皆都预备下了棺木,翌日应是可以交付了。”

话音刚落,樊可求一转身,冷眸如电,直吓得李君羡一个哆嗦:“樊某想亲手操办,不行吗?”

见状,裴行俭亦是附和道:“我亦是想亲至,不行吗?”

此时,丰邑坊就在眼前,李君羡忙道:“行、行、行!全由二位做主。”

筹备丧事十分之繁琐,杜崇这几日几乎就没离开过丰邑坊,又因为身死之人多是流痞,下葬当日若是稍有僭越,连围观的百姓也会指指点点,时刻在现场叮嘱匠人各种细节。见三人一同前来,寒暄了几句,将已然筹备之物清单递与三人详看。

一列列仔细端详,樊可求略微点头:“虽为流痞,亦是人命,以平常百姓规格下葬,倒也说得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