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在汉末当后浪> 第六十二章 百年羌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百年羌乱(2 / 3)

由于西汉末年,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乱,中导致原地区人口剧烈减少。

东汉朝廷觉得,将羌人内迁既能约束他们,又能充实内地的人口,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于是乎,大量羌人被迁出陇西四郡,来到了凉州东部土地富饶的郡县。

但让天子和百官始料不及的是,内迁的羌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与边疆造反的羌人遥相呼应,将整个凉州折腾的鸡犬不宁。

哪怕东汉时期,出现了数位贤明君主,反复无常的羌人仍旧叛乱不停,将整个东汉政权拖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百余年来,由于西羌叛乱的缘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汉多少钱粮。甚至于,东汉最终走向覆灭,也未尝没有羌患的缘故。

然而,羌患为何如此难以解决?同样是游牧民族,为何匈奴依附汉室以后,却能与汉朝之间保持长久的和平?

贾诩书中提到:匈奴与羌人,虽然都是游牧民族,但他们的政治体制,却有很大的差异。

匈奴是个相对统一的民族,单于在这个民族里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望。只要汉室能够控制单于,就能保证匈奴不会叛乱。

甚至于,汉室还经常以册封单于的名义,挑起匈奴的内乱,不停削弱他们的实力。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自南匈奴附汉,终东汉一代,匈奴都没有成为边疆之患。

然而,羌人却并没有统一的政权。他们大大小小的部落无数,各自为政,但是又会有些联系。有一些羌人部落,还会相互仇杀。

面对这样松散却又有组织的羌人,汉室却找不到一个控制的对象。拉拢了这个部落,那么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灭了这个叛逆,他的盟友又开始作乱。

而且,面对羌人的屡次叛乱,东汉政权在处理问题上也有些问题。

东汉前期,对待羌患的手段,主要是镇压和内迁。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哪怕汉军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在与羌人作战的过程中,也有兵败的时候。

汉和帝去世不久,朝廷征发千余羌人戍边西域。这些羌人不遵调令,半路上就都逃跑了。官府派人前来抓逃兵,结果这些羌人跑到塞外,内外羌人一同起事,西北边境顿时天翻地覆。

当时的大将军邓骘调集五万部队征剿羌人,反被打得大败。

胜利使得羌人更加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有些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甚至自称“天子”。

羌人部落以为汉军不堪一击,更是联合起来抄掠边地,汉室的河西走廊被切断,甚至连三辅之地也蒙受其难。

朝廷迫于财政压力,放弃了继续用兵,决定将那里的汉人内迁,彻底丢弃凉州。

然而,自从武帝开始,那里的汉人已经在当地扎根,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园和财富?于是乎,西北的汉人也开始反叛。当时著名的羌人领袖杜季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羌人叛军与汉人叛军勾搭在一起之后,羌人部落首领才发现,汉人的脑子真的非常好用。并且有汉人当领头羊,他们遭受本地汉人百姓的抵抗,也不会那么强烈。

更为重要的是,若是战败,他们就可以将罪行都推到汉人身上,自己却能够留住性命。自那以后,羌人造反,推举汉人之中有名望的人当做首领,就成为了传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