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伪君子> 第125章 不要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不要乱来(1 / 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一个曹雪芹!

此联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当把真实的事物当作虚假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事物甚至比真实的更显真实。

这里说的再不是一个单纯的真假和有无,更不再局限于这什么赝品的真假之辩。

已经把真假有无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此联饱含人生哲理,绝非一个少年能随便写得出来的。

梦之队六人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十七岁的同龄人写得出来的。

将心比心,他们六人加起来也不可能有如此人生感悟。

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怀疑感慨。

然而一旦联想到方唐镜的人生,却是不信都不行。

十六岁的府案首秀才,本有大好人生,却突遭厄运,被革了功名,悔了婚姻,败了家境,孑然一身,生活之艰辛不问可知。

其间必是尝尽世态炎凉,遍阅人生冷暖百态,此时又面临生死之境,实是有感而发!

如此一来,六人看此联时便不免感受到了其中的悲怆之气以及其中饱含对世事的通透。

六人这才发出“方君此联,无人可应和矣!”的话来,实是发自肺腑。

然而他们是服了,却是让外面的众人更是心痒难耐,颇有些自忖才高的人却是不服,要知道,现在来看热闹的已不止是读书人,更有了举人和一些致仕在家的高位读书人。

听到梦之队竟说出这等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话来,都不由重重的哼了一声。

便是李府尊和李大宗师也是心头略有不悦,你六人自己徒有虚名也就罢了,竟然把众人都一起扫了进去,岂有此理。

“诸位高才谬赞了,在下不过有感而发,实不敢当。”

“师兄这些年受苦了,真不知是如何过来的?”沈师华生于大家族之中,虽不是锦衣玉食,也是富贵之家,实是难以想象自己若落入方唐镜那等境地,会如何自处,不由问出声来。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米常赊。”方唐镜微微一笑,接着道:“不过,清贫最是读书时,何苦之有?”

自古以来,就有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说法,清贫在道德上很有优势。

尤其说到穷困却不肯潦倒的读书人,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凿壁偷光、品行高洁等褒义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