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也!
朕不是自虐狂!
成化皇帝心中又惊又怒,后悔不已,没事玩什么纳谏呢?
这下玩脱了,不但考生信以为真,连改卷的这些老官僚也信以为真,以为成化皇帝真心想做一位“中兴之主”,尽拣些难听的打圈,这就造成了全是一边倒的激烈批评。
问题是批评就批评吧,还尽写一些哗众取宠,一听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得出来的德行。
成化皇帝真真有一种捡起一块石头,朝着天上奋力一扔,口里大叫着“奋发努力”,结果石子落下,正正砸中头顶的感觉。
做人难,做皇帝更难,做个正常点的皇帝更是难上加难——朕太难了!
此时此刻,成化皇帝对于考生的观感从期待到失望再到愤怒再再到逆反,已经从一腔热情化为了冰冷的寒流。
他已经准备要开wén • zì • yù了,彻底彻查这些试卷里的谬误,都有哪些无君无父之语,不狠狠地整顿一番这些狂生,以后天下读书人以此为例,不定还会说出多难听的话呢!
大家都是要脸的,你不给我脸朕也不必给你们脸,这很公平!
成化皇帝怒火熊熊,抓起桌上的九龙白玉杯猛地摔在地上,“呯”的一声摔得粉碎!
满殿的小太监都惊得缩成了一团,生恐喘气大了一些被迁怒到自己头上。
梁公公低着头,看不出什么表情,又抽出一张试卷开始朗诵起来。
作为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梁公公不用看就能准确地掌握成化皇帝此时的心情,二十多年的陪伴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用民间的话说就是“你一撅腚我就知道你会拉什么耙耙”!
嗯,火侯差不多了,该方唐镜这份试卷出场了!
“欲求治国之道,必先明……明……明……”
梁公公读到这里已经惊慌失措,口蠕蠕而不敢言,浑身一阵筛糠,双手猛地一阵颤抖,手里的试卷就“吧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成化皇帝怒道:“何事惊慌至此?”
梁公公满面惶恐地跪伏到地上,颤巍巍地说道:“皇爷,奴婢……奴婢不敢再念,都是些大不敬之语啊,皇爷,咱们别听了,随便点出两个状元算了。”
成化皇帝更怒道:“混账东西,状元岂可点两个!上面写些什么混账话,给朕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
梁公公流泪道:“我的皇爷,不可啊,此文字字如刀,气坏了龙体可怎生是好,不如眼不见为净,顺了他们的意也就是了!”
“连你也怕了!”成化皇帝头顶几乎冒烟,厉声道:“朕偏要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字字如刀,念!”
梁公公几乎瘫倒在地,却“不得不”哆嗦着拣起试卷,颤抖着声音念道:
“欲求治国之道,必先明亡国之道!”
成化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气,什么叫“先明亡国之道”?这是要咒朕亡国么?
自古以来,哪有学习亡国之道的!
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心思?
但这话似乎也有些道理。
只是这话太犯忌讳了,“亡国之道”这样的词是不应该出现在殿试试卷里的。
这一点,曾经的内书房学霸梁芳梁公公十分清楚。
这是龙之逆鳞,触之则怒,必受其重也!
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内书房制度了。
内书房的设立,还要从太祖高皇帝重组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大权独揽,以乾纲独断的大气魄治理天下的时候谈起。
废除丞相制,皇帝当然把全天下的决断权就抓在了手里。
太祖想来,自己这般英明神武,连鞑子都被打得哭爹叫娘,天下还有什么事可以难得倒?
在朕的治理下,天下大治不远也!
为了理想,他独自一人面对六部三寺海量的事务时,义无反顾地玩了老命地疯狂工作。
太袓皇帝有多工作狂?据史书记载,他早上三时不到就要起床工作,晚上九时才罢政,中间是不间断的,午休也是没有的,除去吃饭睡觉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基本就泡在案牍文山之中,每天接见大臣,讨论政务就是他的休息时间。
后世的九九六零零七在他面前简直是弱爆。
有人排了一个历代皇帝勤奋榜,前十名里,老朱一家就上榜了三位(洪武帝朱元璋,弘治帝朱祐樘,崇祯帝朱由检),且老朱太祖荣膺榜首,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难能可贵。
但太祖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喜欢以已度人,总认为自己可以连轴转,别人应该也行,所以在他的强硬压制下,百官也都跟着连轴转。
众人自然是叫苦不迭,加之太祖时期放假少得可怜(一年三天休沐),年薪更是少得可怜(县令年薪粮八十石,有一半用贬值极快的宝钞充数。),还不可以赚外快(贪污五十两剥皮),如此高强度下,自然有人吐糟,一名叫钱宰的官员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