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觥筹交错,文臣擅言武将擅饮,热闹和睦成一片。
姜负雪的座次毗邻洛扶安,他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少将军,洛扶安二十三四的年岁,高大轩朗,和其父肖似。
此人在兵变之后会被霍冲所救,宣武帝在位之时,数度上书自陈冤情,到大多到不了皇帝的御案上,而是存在了文安阁中。
姜负雪前世追溯常山军起势之时就曾展开翻阅过那些书信,是以对梓州兵变,他比宴音这个道听途说的人更加清楚其中的细枝末节。
只是洛家父子是否冤屈他并不关心,重要的是,霍冲救下洛扶安之后,常山军也会交到霍南疏手里……
羽翼未丰的霍南疏,要过几年才能彻底带着常山军崛起,而他不会给霍南疏这个机会。
姜负雪将那凶煞的念头狠狠压在心底,面上是恬淡之色。
他今日饮宴穿的是一身茂竹青衣,清寂秀雅的公子饮着烈酒,神色不改。
而邻座的广威将军之子洛扶安,比之其父先前心事重重的模样,更多的是郁闷,坐下后一言不发,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下。
“听闻洛公子在虎落山一役扬名,此战可算开启大靖与哈密和平数年的转折之战。”姜负雪凤目婉转,已是微醺。
听闻旁侧有人搭话,洛扶安转头望去,是位年轻公子,立如芝兰坐如钟磬,在众官中很是打眼。
洛扶安仰脖又饮一杯,才问:“阁下是?”
公子同陪,亦倾尽了杯中酒,道:“翰林院编撰姜负雪。”
听到翰林院编撰这词,洛扶安便明白了,原来是文臣里的魁首,熟读孔孟,却又通晓军事不成?
“虎落坡之役后有家父支持,我才能一往无前,成就这半分功业啊。”洛扶安醉眼有些迷蒙。
姜负雪听罢,似颇有所感,说道:“洛将军与少将军皆是大靖的忠臣良将也。”
哼!忠臣良将,图谋挟持太子谋逆的忠臣良将吗?
洛扶安一想到洛纬糊涂到敢谋反,为了一个妹妹,将整个洛家的身家性命搭进去,就恨得咬牙切齿。
可他要怎么办,向太子,或是向陛下检举吗?那下场未必就比谋逆更好,洛纬厉害,将他也绑在了船上。
此事只能一往无前,没有回头路,再言这造反未必不能成功。
冯知钧本事不大,却是个能遮掩的,今年战事多在西北,他靠着一路蹭功,溜须结党爬到了这个位置上。
也有因定山军实权掌握在宣武帝手中的缘故,定山军将领本就不是悍将。且此次太子带来的都是文臣,实在是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