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措,反而这个即将上任的钦差,竟还如此气定神闲,这也算是咄咄怪事了。
有时候,刘酵谢迁等人甚至会误以为叶春秋不像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反而像是一个历经宦海的老臣,可是再看他细皮嫩肉,脸上带着稚气的样子,却又不禁在心里想要失笑。
偏偏这个时候,想到灾情如火,大家自然是笑不出来。
焦芳却是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意味深长地道:叶修撰,大同的十万军民,可都是系在你的身上了。
叶春秋只是朝他作揖,便默然地徐徐朝着午门方向去,他的身影逐渐隐没在浓夜之中。
四个阁佬亦没有迟疑,火赶回内阁,未来几日,只怕他们都得持续这种紧张的状态了。
当叶春秋回到镇国新军营的后,没多久,梆子声便响起,当命令传达到了每一个镇国新军诸生,镇国新军诸生已经开始连夜地收拾行装了。
既是钦差地随扈,所以也不可能征用什么骡马,现在一切的车马都十分紧俏,绝大多数用来运输赈灾的粮草,所以叶春秋只能让大家带了几日的干粮,其他的行装尽量从简,一切都等到了大同再说。
第七百三十四章:简在帝心(第五更)
一切都是轻车从简,听说是去赈灾,镇国新军的许多人反而兴奋起来,平时的操练实在过于枯燥,对于他们来说,出去走走,无论生什么,都比闷在营中痛快。文
叶春秋和王守仁交代了一些事,便和衣睡下,这一次是紧急任命,所以一切都以快为主,其他的事都需暂时放下。
到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便有翰林院送来了紧急草拟的奏疏,叶春秋这个翰林侍读,就这么的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收了圣旨,叶春秋也没有骑马,军中的牛马不多,所以自己的小白也用于运送一些物资,百名生员,也已是全副武装,除了武器之外,便是装满了水的铁壶挂在身上,身上颤着十几斤炒米和干硬的蒸饼。
朝阳门一开,迷蒙的月儿还未落下,一行人便鱼贯出了朝阳门,全副武装的生员们静悄悄地徐徐朝着宣府的方向出。
这些奇怪的人,足以引起别人的侧目,出门在外,谁肯穿着这一身行头的?只怕全副武装下来,不下四五十斤,偏偏这些人,却是如履平地。
此刻是初夏,等到日头升起来,便感到一些燥热了,叶春秋却不以为意,要求急行,这些人平时日夜操练,早将天下的苦都吃过了一遍,竟也能撑得下来。
若是这样步行,沿着官道,大概需要七天才能抵达宣府,不过若是急行,倒是三四天就能到,快马则是一日功夫而已。
叶春秋急着抵达大同,是以下令急行,他身先士卒,也不理会这么多,累了便让人歇下,一干人生火,将水煮沸,便将肉干干硬的蒸饼炒米用热水泡化,将就地吃下。
这时候,王守仁就不得不佩服叶春秋了,当初的时候,叶春秋故意让厨子在那些鸡鸭鱼肉上少放或是多放盐巴,请的厨子都是一群厨艺惨不忍睹的家伙,因此新军的伙食虽然丰盛,却大多难以下咽,若不是这些将士操练的体力消耗极大,多半那样的食物是难以下咽的,而如今,半途行军,所吃的不过是炒米蒸饼和肉干,新军诸生们居然大快朵颐,一个个大叫痛快,仿佛这样的食物在他们眼里倒成了美味一般。
叶春秋这家伙王守仁将肉干往嘴里送,并不见儒生该有的斯文,却也觉得这肉干口感极好,最重要的是,它不清淡,又没有放太多的盐,竟也吃得津津有味。
补充了体力,便是继续行军,即便是入夜,不到子时,叶春秋也绝不肯停,一方面走的是官道,另一方面是镇国新军的营养丰富,所以几乎没有人患有夜盲症,因而夜行倒是无碍。
在另一边,却有快马带着急报火送到了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