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陈毅传(txt下载)> 陈毅传(txt下载) 分节阅读 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陈毅传(txt下载) 分节阅读 24(2 / 2)

触地参与确定并亲笔写下了“仍为前委书记”。陈毅坚决地接受中央的委托,回红四军去向有关同志做好解释说服的工

作。因而中央政治局在9月28日讨论通过这份《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时,特在后面加上一段:“凡此各项,概指其大

要,详细解释及具体办法已向陈毅同志面谈,当由其口达前委及全军同志。”

10月初,陈毅又象坚决迫赶南昌起义军一样,坚决地赶回红四军,他要把已经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红军初创时期的实践经验,再运用到新的斗争

中去检验、提高。

①“九月来信”全文刊载于1990年4月第1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卷(中央档案馆编,公开发行)。

第六节坚决纠正错误思想

陈毅在1929年10月1日离开上海,4日到香港,6日过汕头,11日到

达中共东江特委所在地,与特委开会研究中央指示红四军进入东江的工作。他继续北行,走梅县南部山区,绕过梅县,一路了解敌军兵力的分布,当他

意外地在梅县到蕉岭的路上与正向南开进的红四军第一纵队相遇时,才知军部现在松源。陈毅立刻赶去松源与朱德见面。

陈毅首先询问máo • zé • dōng的近况。朱德告诉他养病尚未回来。10月初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有许多个支部提议请máo • zé • dōng回来主持前委

工作,由彭枯、郭化若起草了一信请毛回来。毛回信说不能回来。他反对敷衍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不打倒“陈毅主义”他不回来。

这消息对陈毅当然震动很大。但此时的陈毅已是党中央“训练班”毕业了的,他已真诚地承认自己有调和折中的错误倾向,“陈毅主义”虽然主观

上是为了维护党内团结,但没有支持正确主张,实际上压抑了正确主张。他这次回来,就是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所造成的、“没有从政治上指出正确

路线”的不良后果。因而,陈毅表示:máo • zé • dōng所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他自己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后来他在11月4

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明确地如此写了。

陈毅这样说,也这样做。他当即向朱德原原本本地详尽地介绍了在党中央所见所闻所感受所讨论所决定的一切。当天夜里,前委召集会议,由陈毅

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详细作了解释谈了具体办法。会后,陈毅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去蚊洋给máo • zé • dōng,并附自己一信,促请máo • zé • dōng回

前委工作。陈毅和好几位前委委员谈话,他还直接向红军官兵广为宣传中央指示的精神。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在主持前委工作期间有缺点错误,

“七大”没有开好需要公开检讨的话,“这个检讨我来作”。前委及军部机关即随部队向梅县前进,陈毅随军南下。在此以前的10

月初,陈铭枢、陈济棠争夺广东地盘的战争爆发了,赣敌乘机向闽西进逼。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进军东江(陈毅此时离上海在归途中)。红四军前委就

决定到东江。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兵贵神速,立即挺进到梅县一带;另一种主张逐渐推进,先在闽粤边界分兵做群众工作。前委采取了第二种主

张,于是“迟迟不前”。后来第二纵队在峰市炉下坝击溃敌军两个营(但是二纵队长刘安恭在此战中牺牲),一纵队在松源打败敌军1个营,气势很壮,

纷纷要求到梅县。事实上梅县敌兵甚少。陈毅从上海回来,10月中旬过梅县时,也了解到松口敌只有2营兵,梅县1营兵,蕉岭1营兵,大埔1

营兵,兴宁1营兵。据傅柏翠、肖克等人回忆,陈毅当时认为:敌人如此分散,红四军若能及时集中直扫,以长驱之势,速下东江数要地,东江势必震动。东

江群众必大大振奋。然而,部队南下既惊动了敌人,又分兵做群众工作,不能迅速前进,到10月24日前委和军部随大部队到达蕉岭时,实际上大好时

机已失,敌人的大队援兵已在向东江地区开进了。陈毅是能辩证地考虑问题的,他决不因为在上海进一步提高了红军做群众工作的觉悟就片面突出,就

忽略作战胜利的决定性作用,他对于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还要分兵做群众工作感到激愤。

到蕉岭,当即探明梅县无正规敌军,仅县警备队相当于1个营的兵守备,乃决定直取梅县。10月25日,红四军主力进占梅县,县警备队纷纷缴枪溃

逃。陈毅作为前委和政治部的负责人,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与东江特委、梅县、蕉岭县委筹划成立各种群众组织和东江革命委员会。

26日下午正准备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突然发现粤敌蒋光鼐率3个团的正规部队于3天前启程,现已抵达梅县附近,其先头部队已向

梅县猛扑。战火突起,全城惊乱。一部分敌军仗着人地熟悉竟突入城厢。梅县两面临水难以机动。陈毅当机立断,乘敌人未及插到南门江边,迅速指挥

前委和军部人员抢渡南门河,随战斗部队退入梅南山区。全军在朱德军长沉着指挥下适时避开恶战,安全转移,仅亡2、伤4,毙敌50余人。

红四军再次讨论行动方案,有些人主张3个纵队分开到3个地区发动群众。讨论结果多数人认为在强敌面前分兵易遭各个击破,而且中央也已指示

了红四军不应深入东江的政策;同时,又探得梅县只留驻敌军1个教导团。就一致主张再打梅县。这在战略方针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梅县敌人不只1

个团;而且广东军有巷战训练,而巷战却是红军所生疏的。因此,红军黑夜运动凌晨突袭虽然得手,前锋冲入大街,却在巷战中抵挡不住敌军用手提机

关枪、手榴弹等优势火力的反击而被迫撤到城外。当晚包围攻城,战至清晨

4时仍打不下,而梅县城内150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又没有接应配合的动静。若继续攻击,粤敌增援会使红军陷于被动。前委研究,根据粤军顽强抵

抗和大量增援的情况判断,广东战局恐己出现不利于红军的发展,于是决心主动撤围,向敌兵力薄弱的赣南转移。后来查明战局确已发生变化。红军原

拟趁张发奎入粤作战,粤敌自顾不暇的时机,在广东东江地区发展,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