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责任亦在对方。我们在谈判结束(破裂或成立协定)之后渡江,则是理直气壮的,而且当我们在政治上做到这一步时,敌人内部将更加瓦解,好战分
子内部更加孤立混乱,不仅争取了主和派,还可能分化一部分主战派。全国人民必更拥护我们,届时无论和平渡江或者战斗渡江都更有利。
(三)要估计到现在国民党军队大部分还握在蒋介石死党手上,即使签了协定,他们都还有继续抵抗的可能,所以我们一切应从战斗渡江出发。而
且因为敌人必然利用此时间加强其沿江军事准备,故我们亦应利用此时间更充分的进行军事准备。如果放松了自己的战斗准备,那不仅错误,而且是危险的。
(四)如果政治上需要时,还可能再一次推迟几天。所以在部队中要一面防止急xìng • bìng,一面防止战斗意志的松懈。
(五)大家最担心季节和江水问题,中央对此亦极重视。计算时间。本
(4)月底以前,江水尚不致有大变化。
(六)时间推迟的另一大问题是粮食、柴草、油、盐,各兵团必须具体计算,拟出办法,望告我们以凭解决。
(七)在延长渡江的时间内,中心工作仍应放在加强战斗准备,但亦可利用此时间传达二中全会决议。此点请各党委自行斟酌决定。”
这电文是4月12日下达并报军委的。军委于4月14日复示说:“总前委4月12
日指示电甚好。请二野、三野照此指示向师以上干部着重说明推迟渡江时间的理由,加强战斗准备工作,并多筹粮草油盐。”
渡江时间,又经过多次反复商量,军委终于在4月18日9时作出了决定:
“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
4月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一气打到底。”渡江战役的许多部队是在4月21日晚启渡的。那是在国民党于20日晚
拒绝在协定上签字之后。但是,这里还有个陈毅经手的插曲。有些部队的任务是20日晚先开始攻击,21日才大举渡江。4月18日,陈毅接到九兵团政
委郭化若给总前委的电报:“昨夜宋(时轮)到前方(临江坝附近之神塘河)和聂(凤智)成(钩)及各师研究后,拟于20日夜与打黑沙洲(按:是江心
的敌前哨阵地)同时全部渡江,如此较有把握。因如果先一天打黑沙洲,则更引起敌之注意,次晚渡江更不易取得突然性。”
4小时后,邓、陈以总前委名义复示:“只要有可能就可以这样做。总之,整个战役从20日晚开始后就一直打下去,能先过江就该先过江,不必等
齐。因为全长1000余公里的战线上完全等齐是不可能的。但你们仍应审慎考虑,防止下面轻敌。”
实事求是,积极而稳妥。总前委负责人机断同意,中突击集团七、九兵团的二十四军、二十七军(附九九师)、二十五军同于4月
第十一章新上海市长
1949年,无论对中国历史或是对陈毅个人,都是非同寻常的转折之年。积22年的牺牲奋斗,人民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陈毅本人,则从百战沙场走
向十里洋场,成为大上海的一市之长。将军战则善胜矣,治民理财之道通否?共产党在马上得了天下,治天下能否久长?——这样的议论和担心,善意的
也好,恶意的也罢,都须由实践作出回答。
4月27日,南京解放的第4天,当陈毅偕同dèng • xiǎo • píng踏着满地狼藉的纸张进入“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就已强烈意识到新的艰巨使命将落在自己的肩
头。在战争年代,他站在中国革命的最前线:和朱德一起带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红四军参加制订无产阶级建军路线;和项英一起坚持三年游击
战争;抗日东进开辟大江南北;在华东、中原战场进行“收京入沪”的战争。如今,他又将站在经济建设、反帝与团结改造资产阶级的最前线!
“进上海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共产党员要意识到这一点才是聪明的。”5月10日陈毅在丹阳对接管干部说。结果究竟如何?从北平中共中
央到香港人士,从华盛顿到莫斯科,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第一节务求军政全胜
淮海战役炮声未停,中共中央就已将注意力转向渡江解放宁、沪、杭问题了。陈毅在丹阳告诉接管干部们:máo • zhǔ • x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说,进
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
难在何处?陈毅后来解释:当时担心两大危险:一是我们打上海,美国出兵干涉;二是我们接管搞不好,进城后停工停电,大混乱,上海变成一座
“死城”。两种假设中只要有一种竟成事实,便会使国内国际局势受到牵动。对于第一种危险,陈毅于1月25日在贾汪举行的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
议上说:“要警惕美国人干涉,可是我们决不向它示弱。要打就打,没有什么了不起!”就在陈毅一行观览总统府的当日,军委电告:昨日泊于上海的
几艘美舰及海军陆战队已撤至吴淞口外,两艘英舰也随之撤出。当然,这并不能排除解放上海的作战发生僵持时美军介入的可能。所以作战本身要力求势如破竹。
更严重的是第二种危险。我军渡江后,由于战线推进太快,铁路运输跟不上,接管上海的干部到不齐,更要紧的是入城政策纪律教育来不及深入进
行,如果就这样稀里哗啦开进去,非乱套不可。中共中央已有“慎重、缓进”的方针,总前委研究再三,于4月30日向中央军委提出:“我党我军未作适
当准备仓卒进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我们考虑以尽可能推迟半月到一月入上海为好。”5月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推迟攻击。其
时,陈毅已由南京到达丹阳——接管上海的巨大准备工作将在这里全面部署。
小小丹阳城突然热闹起来。成千的干部从解放区、从北平、香港日夜兼程地赶来,投入接管上海的集中整训。上海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刘晓来了,未
来的上海文化局长夏衍来了。潘汉年、许涤新也从香港取道北平匆匆赶来,带来了少奇、恩来的重要指示??这支接管大军的总指挥正是未来的上海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主任、市长——陈毅。
确定上海市长人选是件大事。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之前,máo • zé • dōng同志曾就陈毅任上海市长之事,征求过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几位老先生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