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洒脱的陈毅,穿上一套绿军装,在鲜红的领章帽徽映衬下,显得威风凛凛。他开口直切主题:
“你们没有给我戴高帽子,我来讲一讲,帽子天天戴嘛,怕什么啊!无非比我这顶高点么。我坚决不同意国庆少接待外宾,我就为这句话来的??”
9月下旬,国务院总结会上,陈毅结合汇报外事口运动的情况,阐述了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陈毅认为,“文化大革命”与过去历次政治
运动一样,目的应是为了弄清思想,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达富国强兵之宏图,他说:因此他在外事口主要抓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陈毅亲自动员群
众给领导,首先是给他自己贴大字报,帮助领导“洗澡下楼”。外事口各部门党组成员,包括陈毅自己,都在一定范围内(以不泄露外事机密为原则)
作了自我批评。在和风细雨的气氛中,进行了一次思想革命。外事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中,真正打倒的一个也没有。经过群众运动“洗澡下楼”,全部可以过关。
同时,陈毅还检查了自己求稳怕乱的思想,外事口派出的工作组的错误,他要负领导责任。
鉴于外事口既发动了群众,又坚持了党对运动的领导,与那些党委被冲垮,运dòng • luàn成一团糟的部门比,要算比较正常的。外事口的运动获得国务院的好评。
陈毅并非好大喜功之人。但是,这一次外事口的运动获得的好评,陈毅确实引以为荣。他一改讳谈自己成绩的习惯,在以后好几次外交系统的会议
上,都不掩饰被评为“基本守法户”的快意,以鼓励大家敢于领导运动的信心。
陈毅不仅敢讲话,他还考虑得更远更深:青年人有热情,但是缺乏斗争经验,他不能看着他们犯错误。他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他的战斗岗位不仅
在外事口,作为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他有责任引导青年走正路。
这天,身穿军装的máo • zé • dōng主席又一次登上天安门接见红卫兵。陈毅习惯地行了标准举手礼。máo • zé • dōng微笑着点点头,与陈毅握了手,然后挽起陈毅的
胳膊,走进休息室。máo • zé • dōng问了问陈毅近况。陈毅回答后,说:“主席,我还有个想法。”
máo • zé • dōng很感兴趣,问:“什么想法?”
“主席,现在年轻娃娃没有参加过路线斗争,也不懂得什么是路线斗争,我想,应该给他们讲讲历史,用我自己的经验教训,教会娃娃们搞路线斗争,你看行不行?”
“好嘛!”máo • zé • dōng吸了口烟,欣然应允。
第二节挥戈上阵与“二月逆流”
1966年10月1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以他特有的拖腔拉调,得意洋洋地给刘少奇、dèng • xiǎo • píng的“错误”加上“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的政治帽子。
本来,对于这种政治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内部有争论,一直没有通过。3天前,周恩来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召集了国务院各部、委、办党组成员
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见:运动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不能老搞下去,要转入抓生产??。可今天,林彪突然公开宣称:“斗争还在继续”。
言下之意,“文化大革命”运动不能结束,还要继续开展下去。
对林彪根底了如指掌者,陈毅算得上是一个。1927年8月10日,陈毅接受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委派,到七十三团当团指导员,林彪是七连
连长。红军时代林彪的投机行为,陈毅记忆犹新。林彪在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讲特讲“zhèng • biàn经”;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又高喊“文化大革命”
是“罢官运动”;林彪对máo • zé • dōng“一句顶我们一万句”的颂扬、“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忠诚”,等等等等,深知林彪底细的陈毅不难看透林彪挥动红
语录的表象后面,掩盖着什么样的居心。1966年9月,陈毅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全体人员大会上毫不隐晦他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有的人嘴里说得
好听,拥护máo • zhǔ • xí,实际上不按主席思想办事;别看他把主席语录本举得很高,是真拥护máo • zhǔ • xí,还是反对máo • zhǔ • xí?我怀疑,我还要看。
陈毅憋不住地想把他的优愤吐露一些给老战友,他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室找到文化部副部长肖望东,指着玉带河里倒映着的一条“打倒×××”的标
语,“你看看,这就是文化大革命!”陈毅声音不高,却凝聚着满腔愤慨:
“你看见了吧,文化大革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打倒者干部!”仅仅过了两天,10月3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红旗》杂志第13
期社论,打出了“对资产阶级fǎn • dòng路线必须彻底批判”的旗号。首当其冲遭受灭顶之灾的,是中共各省市委、各部局党组的“第一”书记们。
中共中央十月工作会议,正是在这个风口上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许多老同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正是máo • zé • dōng主席在会上批评的12个字“很
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他们唯一的安慰和寄托,也是máo • zé • dōng主席的一段话:你们不要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你们都是三反分子,我这个党的主席是什么呀!
然而,会上,刘少奇、dèng • xiǎo • píng已被中央文革小组定为“资反路线”的炮制者,作为黑司令部的总头目批判了。以此划线,人人检讨,根本不容辩解!
在这种高压之下,不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谈何容易?!各地“父母官”心情的压抑难以名状!他们处境的危殆更显而易见!
从来不“拉”华东“山头”的陈毅这次应华东的省市委第一书记们的请求宴请他们,一连串被造反派打叉叉的名字:陈丕显、江渭清、叶飞、李葆华、谭启龙??。
陈毅拿起茅台酒瓶,给每一位伸过酒杯的老部下斟满一杯,最后为自己面前的小酒杯倒满、举起。他在这次“家宴”上的某些话是不寻常的:
“困难,我们都见过,要说困难,长征不困难?三年游击战争不困难?建国初期要米没米,要煤没煤,头上飞机炸,下面不法投机商起哄捣乱,怎
么不困难呢?困难!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干什么?我还是那句老话: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持原则,坚持斗争,不能当墙头蒿草,那边风大,
就往那边跑!”
“德国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又出了伯恩施坦。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呢?马克思一去世伯恩施坦就当叛徒,反对马克思主义!
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中国现在又
有人把máo • zhǔ • xí捧得这样高。máo • zhǔ • xí的威望内外都知道嘛,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让我们干了最后一杯!我保不住你们了,你们各自回去过关吧。如果过得了关,我们再见;如若过不了关,很可能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元帅最后这番话,分明是与即将出征恶战的将军们诀别!而元帅自己,忧党忧国,忍无可忍,也准备挥戈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