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44、东朝南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东朝南越(2 / 3)

朝鲜于明初开国,世代为明朝藩属,万历间两遭倭乱,赖明军助力方得光复,犹是感念,忠明之心更固,至朝鲜仁祖时,女真势大,被迫臣服于大清,后八旗入关、南明颠覆,反清之念遂渐断绝,一意做起大清藩臣来。

仁祖之后,王位经孝宗(仁祖子)、显宗(孝宗独子)、肃宗(显宗独子)、景宗(肃宗子)、英祖(肃宗子)、正祖(英祖孙)、纯祖(正祖子)传至宪宗(纯祖孙),宪宗薨后无嗣,正祖一脉遂告断绝;彼时纯祖王妃在世,遂传教旨,立英祖玄孙李昪为纯祖嗣子,继任朝鲜王位,是为哲宗。哲宗亦无子,于同治二年薨逝,孝宗自此绝嗣,翼宗(纯祖子、宪宗父,生前未继位,王位为追尊)王妃赵氏仿效婆母,立仁祖九世孙李命福(后改名为李熙)为翼宗嗣子,继承朝鲜君位,即为现任朝鲜国王。

李熙继位时年仅十二岁,由养母大王大妃赵氏垂帘听政,又封王生父李昰应为兴宣大院君、赞襄政务,同治五年,赵大妃撤帘归政,大院君独揽大权,对国政进行全面革新,李熙犹如傀儡,除经筵讲学外,终日与宠姬厮混后宫。

自正祖身后,朝鲜国政为外戚安东金氏、丰壤赵氏把持,大院君未免外戚干政,将与自己平辈的丧父之女骊兴闵氏指给李熙立为中殿王妃,是为闵妃(闵妃与李熙之母为堂姐妹)。

闵妃入宫后三年,李熙独宠年长自己十岁的嫔妃李顺娥,闵妃通读经史、善攻心计,逐渐得到宫廷内外的普遍同情,等到李熙厌倦李氏,更为年轻貌美的闵妃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想那闵妃为大院君所立,翁媳之间本没有直接的矛盾冲突,但在闵妃两番有孕无果后(一次小产、一次夭折),大院君有意立李顺娥之子李墡为世子,直接侵犯到了闵妃一系的利益,闵妃对内巩固与李熙的hexie关系,对外拉拢与大院君对立的安东金氏、丰壤赵氏等政治势力,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反大院君同盟。

推动闵妃发难的直接□□是一起儒生上疏事件:儒生崔益铉上疏国王,要求李熙明确与生父大院君的君臣关系,不准大院君继续参与政事。

在李熙支持崔益铉的情形下,以领相洪淳穆为首的大院君死党集体出城抗议,欲图架空朝廷、逼迫李熙处死崔益铉,李熙顺水推舟,立刻将洪淳穆等人罢官,同时启用闵妃集团人马予以顶替,即因如此,在闵妃的策划下,独掌朝鲜政权长达十年之久的大院君势道一夕崩塌,几乎被闵妃集团完全取代。

就在此时,款留汉城(朝鲜国都)的清廷特使曾纪泽帮了李昰应的大忙。

早在南巡途中,外务部理藩司曾在钮祜禄氏的要求下遣派曾纪泽过问朝鲜内政,责令大院君尽早交付藩国权柄。

钮祜禄氏这样做,明面上是立足于君臣大义,实质则在激化朝鲜父子的君臣矛盾,为干涉朝鲜内政制造口实。

曾纪泽亲赴朝鲜后,发现李昰应在朝鲜的统治根基并不十分稳固,曾左右朝鲜政局六十年之久的外戚势力安东金氏、丰壤赵氏,以及闵妃背后的骊兴闵氏、屡遭大院君欺骗的赵大妃,乃至李昰应之兄李最应、嫡长子李载冕都被闵妃笼络到一起,而相对于政向未明的闵妃,李昰应明显更加注意维护与大清的宗藩关系。

这位外交干才敏感的断定,即使没有朝廷干预,朝鲜高层也会很快发生变动,而且一旦大清“助国君逼生父”,焉知翌日不会有人依葫芦画瓢,“助天子逼嫡母”?在此背景下,曾纪泽并未直接宣明来意,反将所闻所见所虑书达行在,希望钮祜禄氏从长计议。

钮祜禄氏的反应也算及时,不但没有责备曾纪泽办事迁延,反而立刻指示肃顺为曾纪泽请封四品顶戴,又降密旨,允准曾纪泽暂留朝鲜,观摩藩国民政,以利日后“便宜行事”。

等到闵妃发难,即时传讯盛京的曾纪泽便以朝廷名义面谒国王,要求他对逼退生父、全无孝义的行为作出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