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就尽善尽美了,以后还怎么割韭菜?
感谢老天,感谢寒冬,煤球(?)被迅速冻干;捎带感谢一下会垒锅灶、烟囱的福伯,解决了有弹无枪的难题。
看着熊熊燃烧而且顺畅排烟的火炉,李余觉得,这日子好像还有点,盼头?
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怎么能只顾自己温暖,而不想着兼济天下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嘟囔了一句三观极其不正的古诗,李余拉着福伯开始了送温暖的活动。
推销,咳咳,送温暖,从邻居开始。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嘛!
大城市的格局,一般都是东贵西富南贫北寒,但神都的格局又有些不一样。
以洛水为界,河北二十八坊再加上一个北市,算是集中了神都绝大部分的富贵人物,而靠近宣仁门的清化坊和立德坊更是二环的黄金地段。
所以,住在清化坊的李余,自然就会有许多的狗大户邻居,销售额度应该没问题吧?
一块蜂窝煤十文钱,不过分吧?
附带专业技师上门服务,安装火炉,收你五贯钱,更是绝对的良心价吧?
福伯一脸懵圈:“谁是专业技师?五贯钱是不是也有点太不地道了?”
淳朴的大唐人哟,这是你掉的金斧头,咳咳,应该是,你是不知道后世那些黑心厂家是怎么挤牙膏的吧?
想起无数次被挤被割的经历,李余不禁恶向胆边生:“涨价!翻倍!”
“啥?”
福伯再一次陷入迷茫。
不是说做生意要以诚为本,要童叟无欺,要……那啥来着?
拢共几十文的散碎石炭末加黄土,再加上自己那不值钱的手艺,你就要收别人五贯,哦哦,现在涨价了,已经变成十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