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周隐!真是该死。”
“大公子,主公本是让周隐传檄与你,可他把檄文扔在几上,就是不去啊!”
“很多人对你即位不满,你怎么还不知道收敛和检点呢!”
袁袭恨铁不成钢,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一听有这么多人都反对自己接位,他心里惶恐至极。要知道,节度使大位交接往往都伴随着血雨腥风,如果自己不能顺利接位,那么等待自家的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这下,杨渥老实了,窝在府里也不出去了。
十月十六日,杨行密承制,授杨渥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留后。
命左右牙指挥使张顥、徐温辅佐。
这算是正式的接位文书。
杨行密知道张顥是个变数,为啥还让他辅佐呢?
这很简单,就因为张顥已经尾大不掉了,他手里掌着兵权,大权在握,你不让他辅佐,他能愿意?恐怕自己前脚咽气,他后脚就造反了。
让他辅佐,还能安抚于他,希望能给奉天多点时间吧。
这完全是杨行密没办法的办法。
难道自己在死之前能杀了他?能撤他的职?
所有的轻举妄动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杨行密也只能行缓兵之计了。
广陵的天说变就变。
在杨行密弥留之际,留下诏命,让大儿子接位。
只要杨行密还有一口气在,所有人都不敢动,因为在牙城之内,还有杨行密的五千亲军,其中有黑云都,名声在外。
时间转眼就进入十一月,寒风裹挟着江风阴冷刺骨。
就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代枭雄,奠定吴国大业的杨行密,终于灯尽油枯,走完了自己辉煌的最后人生。
年五十四,遗令谷葛为衣,桐瓦为棺,夜葬山谷,人不知所在。诸将谥曰武忠。
老吴王薨了,长公子即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可世上哪有什么事是如意的?!
左牙指挥使张颢直接跳了出来。
敢在牙城节厅里大放厥词的,也只有他了。
“主公已薨,都统印信应交还朝廷,至于谁来接位,应由朝廷说了算。”
意思就是,父死子继不好使,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