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重庆spb聚集了16所内迁大学,作为重庆最大的一个考点,从小龙坎到重庆大学一带林立的茶馆里,都是备考的学生。一条板凳,一杯茶,当年学生们就这样在茶馆里坐上一整天,看书备考。
到了晚上,他们和衣往板凳上一躺。正是夏天,也不用担心感冒。茶馆很人性,只收茶水钱,晚上板凳免费提供。
从1938年起,日本对重庆发起长达5年多的大轰炸。为了应对大轰炸,当时考卷都分为a、b两套,“先发一套,如果飞机来袭,考生们马上进入防空洞躲避。”警报解除,再换一套试卷继续考试。由于洞内空气不流通,个别身体差的女学生考着考着就晕了过去。”
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是这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还是受到了当时全国考生的欢迎。原因很简单,这种考试方式相对于高校的自主招生来说,它显得更公平。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又显得更为科学。
到了1939年全国各大学再次进行了统一招生。
当时统考的科目为两项:一为笔试,一为口试。口试只面对考师范学院者。
笔试则分三组:第一组为文、法、商学院、师范教育、史地、家政等学系。第二组为工学院各系,理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土木等系。第三组为医学院,农学院各系及师范博物系等。
当时的考试科目一共八门,但是三组的考试科目均为七门,其中有四门是完全相同的,即公民、国文、英文及本国史地。此外,数学三组都考,只是难易深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