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冬瓜肉丸汤的方法,与刘仁实精巧的刀工,着实让萧瑀眼前一亮。但到喷香诱人,嘴边涎水三尺落地之际,刘仁实亲自将烹制完成的两份冬瓜肉丸汤分别奉与阎立德,与姗姗来迟的卫尉卿,萧瑀想着自己出言指点,怎么也该有一份,却听刘仁实道:“崇仁坊地处繁华,小侄能于此安身立命,多亏赵国公庇护,余下这份肉汤,小侄可就趁热孝敬赵国公了。”
嘿!小小年纪,竟然学人过河拆桥,不是烹制前说好让老头子我品尝的吗?
萧瑀心念之际,竟莫名探手拽住了将要转身步入赵国公府的刘仁实,冬瓜肉丸汤险些洒了一地。
“萧公也想尝尝?”
刘仁实说时,大方将肉丸汤递与萧瑀,满是诚恳道:“虽说萧公坏过小侄生意,却也在小侄初入此道时,指点鼓励,这份肉丸汤就算是小侄一点心意,还望萧公笑纳。”
不对劲,不对劲!刘仁实嘴角微扬的狐笑让萧瑀感到一丝不安,以前从未听说过这小子还懂得烹煮手艺,怎就突飞猛进,能丝丝入扣,抓住我他老头子的胃口呢?
招摇过市,定然是招摇过市,想先抓住我老头子的胃口,日后再要挟我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还了他贴身侍卫的美差心愿。
小小年纪,心机如此之深,还是那个老实巴交刘弘基的儿子吗?
“看来萧公还是信不过小侄烹煮手艺……”刘仁实一脸沮丧摇头叹息道。
“笑纳倒也可以!”萧瑀急声打断道,“只是你我有言在先,老夫花钱吃食,与贤侄乃是公平交易,事后不可再提其他任何条件。”
话音刚落,刘仁实仰天大笑,连段瓘也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一旁围观的几位朝奏官笑声更是让萧瑀心里发毛,只见刘仁实捧腹道:“萧公实在……过虑了,小侄于崇仁坊落定也有几日,若真有其他条件,何以诸位叔伯散班后,都前来为小侄捧场呢?”
人群的讥笑,让时宰的脸面有些难堪,只听萧瑀喏喏道:“身为公爵之后,荫泽在身,贤侄不会真甘心以此为营生吧?况且你阿耶也不会同意啊。”
却听卫尉卿言道:“萧公若是每日都能尝上一份儿子亲自烹煮的食物,还会怪罪其以何为营生吗?”
见机,刘仁实将冬瓜汤递在萧瑀踌躇的枯槁之手中:“萧公不必为小侄忧心,有诸位叔父叔伯捧场,待到小侄‘刘一手’的名号打出去,小侄就在这崇仁坊买下地契,筑建一间可容诸位叔父叔伯散班后,欢畅之地,而后再调教几位细心庖丁,专门服侍诸位叔父叔伯,小侄便可抽身而出,做个东家,指不定还能将刘一手的名号,扬名至我大唐各州呢。”
“想得美!”萧瑀欣喜中撇嘴不屑道,“就凭你那点烹煮厨艺,火候还差得远呢。”
“这不,还要萧公不吝指点……”刘仁实诚然一拜,段瓘也是急忙紧随其后,拜道:“我二人无福为圣人分忧,还请萧公怜悯,不吝指教。”
“瞧瞧,老夫说甚来着,终究还是有所求!”嘴上叫唤频频,萧瑀手里却很诚实地端起冬瓜汤,细细品味。
“鲜!鲜呐!”
连声赞叹,萧瑀还不忘那日没吃到嘴的煎饺,却听刘仁实道:“今日没带鏊子,待到来日朝会时,再请萧公指点。”
于此耽搁多时,恐高老头心有不悦,萧瑀安慰了几句,便与众人道别,他这一走,朝奏官蜂拥一般挤在小推车前,全都一脸的嗷嗷待哺之相。
未过两日,朝会刚散,萧瑀心念煎饺,急匆匆赶去承天门一探究竟,刘仁实果真带来了铁鏊子,煎饺的焦香味,让萧瑀大呼过瘾,问起谁人给他出的主意,教他的烹煮技艺?
但见刘仁实自顾自语道:“在安善坊教弩场训练的那几月,李五郎每隔几日都会带一众公侯子弟协同下厨,算是劳逸结合,久而众人手上多多少少都有了些许烹煮技艺。以‘刘一手’名号营生,是看到邹氏花馍作坊奔走在各寺观的小厮身上穿着衣衫,才计生心来。”
“确是不错,有个营生在手,也免得出去惹是生非!”
当日三司会审弹劾李君羡时,萧瑀就看出点端倪,如今刘仁实与李君羡搭上线,即使佳肴再美味,他还是默默留了一心眼。
只是随着刘仁实每日层出不穷的佳肴,以及对他这个老头子胃口的把握,萧瑀心中的顾虑渐渐淡化,每逢散朝,或是日落散班,都回去光顾一下刘一手的摊位。